在发热过程中,下丘脑作为体温调节中枢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致热源刺激时,体内会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下丘脑的前部区域,即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会重新设定一个较高的体温调定点。为了达到这个新的调定点,下丘脑会启动一系列生理反应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1. 增加热量产生:通过促进肌肉颤抖(寒战)以及增强代谢率来提高体内热量的生成。
2. 减少热量散失:通过收缩皮肤血管使得血液流向核心器官而不是表皮,从而减少热量从体表散发;同时毛发竖立以增加保温效果。
当体温逐渐升高并接近新的调定点时,下丘脑会调整其调节机制,使产热和散热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一旦致热因素消除或被机体有效对抗后,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将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通过出汗等方式帮助体温下降回到正常范围。
这个过程体现了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抑制某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并激活免疫系统以更有效地清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