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制剂是指直接应用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以达到局部治疗效果的一类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局部刺激作用:一些外用药物通过与皮肤或黏膜接触后产生的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刺激,引起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新陈代谢等效应。
2. 保护作用:如软膏、油剂等可以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于患处表面,起到隔离外界有害因素(如细菌、病毒)侵入的作用,并减少水分蒸发,保持皮肤湿润。
3. 收敛止血作用:某些药物具有使组织蛋白凝固的特性,能缩小血管口径,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例如鞣酸类化合物就常被用作收敛剂。
4. 抗菌消炎作用:许多外用药含有抗生素、抗真菌药等成分,可以直接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5. 麻醉镇痛作用: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断神经末梢对疼痛信号的传导来实现止痛效果。如利多卡因凝胶可用于缓解轻微烧伤、割伤引起的疼痛感。
6. 透皮吸收作用:部分外用药物可通过角质层进入真皮甚至血液循环,发挥全身治疗的效果。比如经皮给药系统(TDDS)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设计而成的新型给药方式。
以上是外用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