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乳和亚微乳都是药物递送系统中常见的剂型,它们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以及靶向性。这两种乳状液之所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1. 界面膜的形成:在制备纳米乳或亚微乳时,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处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保护层——界面膜。这种薄膜可以有效地阻止液滴之间的相互聚集,从而保持体系的稳定性。
2. 电荷效应:当选择带有正负电性的表面活性剂时,可以在乳化粒子表面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静电斥力作用,防止粒子间的融合和沉降,增强系统的物理稳定性。
3. 空间位阻效应:通过添加高分子量的亲水性物质作为稳定剂,这些物质吸附在液滴表面后会展开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当其他液滴试图靠近时,由于大分子链的空间占据作用而受到阻碍,从而避免了凝聚现象的发生。
4. 粘度调节:适当增加分散介质(如水相)的粘度也可以提高乳化体系的稳定性。高粘度可以降低粒子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减少碰撞机会,延缓沉降过程。
5. 温度敏感性和pH值响应性:一些智能型纳米乳或亚微乳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状态或者释放药物,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能,还赋予了它们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原料及制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纳米乳与亚微乳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