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贫血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每类都有其代表性的药物:
1. 铁剂 这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的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以及静脉注射用的右旋糖酐铁等。
2.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主要用于肾性贫血和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如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
3. 维生素B12与叶酸 这两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的代表药物有氰钴胺、羟钴胺;叶酸则主要是叶酸片剂或注射液。
4. 雄激素类药物 如司坦唑醇,可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用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5. 免疫抑制剂 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使用如环孢素A、甲泼尼龙等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6. 骨髓刺激因子 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促进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以上就是抗贫血药的主要分类及其代表药物,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