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热的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它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来维持体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当机体受到感染、炎症等因素刺激时,这些因素可以导致体内产生一些内生致热源(如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能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此时,体温调定点会上移,即体温调节中枢将正常情况下认为是“正常”的体温值上调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样一来,即使体温上升了,机体仍然会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方式继续提高体温,直到达到新的调定点为止。
具体来说,在发热初期,为了使体温快速升高至新的调定点,机体会出现寒战(以增加产热)以及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现象来减少热量散失。随着体温逐渐接近或达到新的调定点,上述反应会减弱甚至消失。如果病因被消除或者治疗有效,体温调定点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机体又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如出汗增加和皮肤血管扩张等方式帮助降低体温。
总之,在发热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改变体温调定点来启动一系列生理反应,使体温升高并维持在一个新的较高水平,这是机体对抗感染或炎症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