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性质:包括分子量、脂溶性或水溶性、电荷状态等。通常来说,分子量小、脂溶性强的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而水溶性的药物则较难穿透角质层。
2. 皮肤状况:如皮肤厚度、湿度、温度以及是否有损伤等都会影响药物吸收。例如,儿童和老人的皮肤相对较薄,药物吸收速度会比成人快;湿热环境有助于提高皮肤水分含量,从而促进某些药物的渗透。
3. 应用面积与时间:使用药物贴片或膏剂时,接触皮肤的表面积越大、持续作用的时间越长,则累积吸收量也越多。
4. 剂型设计:不同的制剂形式(如凝胶、乳膏、喷雾等)会影响药物释放速率及在皮肤表面停留的时间,进而影响其透过皮肤的能力。
5. 附加剂的作用:许多外用制剂中会添加透皮促进剂,如醇类、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它们可以改变角质层结构或增加细胞间脂质流动性,从而增强药物的穿透能力。
6. 生理和病理状态:疾病状态下人体的新陈代谢可能会发生变化,某些情况下如皮肤病损部位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可导致局部药物吸收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