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菌操作:在准备肠外营养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防止细菌或真菌污染。通常是在层流净化工作台中进行配置。
2. 稳定性考虑:选择合适的溶媒和药物浓度,确保各种成分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沉淀或者变色等现象,保持营养液的物理与化学稳定性。
3. 相容性和配伍禁忌:注意不同物质之间的相容性问题,避免将具有潜在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的药品混用。例如,某些电解质(如钙离子)和磷酸盐可能会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氨基酸、脂肪乳剂等与特定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也可能存在配伍限制。
4. pH值调节:根据所含成分调整合适的pH范围,以保证营养液中各组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过高或过低的pH都可能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细胞代谢功能。
5. 渗透压控制:合理调配液体中的电解质浓度,使最终配制出的肠外营养液具有适宜的人体生理渗透压水平,减少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风险。
6. 营养成分全面均衡:确保提供足量且比例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满足患者个体化的代谢需求。
7. 个性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状况及治疗反应等因素,适时调整个别营养物质的比例或总量,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