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成本、效果、效益和效用等。具体来说:
1. 成本(Cost):指在提供某种医疗服务或实施某一治疗方案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价值,包括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和间接成本。
2. 效果(Effectiveness):衡量干预措施对健康状况产生的实际影响,通常以临床指标如治愈率、生存期等来表示。
3. 效益(Efficacy):在理想条件下,即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中,药物或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最大效果。
4. 效用(Utility):反映患者对某一健康状态的价值判断,常用生活质量评分或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等方式衡量。效用值通常介于0到1之间,其中1代表完美健康状态,0则为死亡状态。
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还会经常使用到以下一些衍生指标:
- 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 CER):指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所需要的成本。
- 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当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措施时,计算增加的单位效果所需额外花费的成本。
- 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QALY):综合考虑了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两个方面,是衡量健康收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就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常见的几种主要指标及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