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药物中主成分含量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容量分析法: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反应,根据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来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常见的容量分析法有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等。
2. 光谱分析法: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定量测定。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等。
3. 色谱分析法:通过样品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差异来实现分离并检测目的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以及薄层色谱(TLC)是药物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色谱技术。
4. 电化学分析法:基于物质的电学性质变化来进行定量测定,如伏安法、库仑滴定等。
5. 质谱分析法:结合其他分离技术(如GC-MS或LC-MS),通过测量离子的质量数与荷质比来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定量。
6. 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吸收现象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尤其适用于复杂有机物的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待测物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