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主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肝脏正常的结构遭到破坏。在肝硬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或损伤因素的作用,导致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等现象,这些受损的肝细胞会被纤维组织所替代。随着病情的发展,这种纤维化过程不断加重,最终形成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使得肝脏原有的小叶结构发生改变甚至消失。
其次,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广泛的纤维间隔将残存的正常肝实质分割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可以见到一个或数个再生的肝细胞团块,这些团块被称作“假小叶”。它们与正常的肝脏小叶相比,不仅体积较小且排列紊乱。
再者,门静脉高压症也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当肝脏内部出现大量纤维组织时,会阻碍血液正常回流至心脏,特别是对门脉系统的血流影响最为明显。这将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并可能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形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最后,在慢性肝硬化患者中还可见到胆汁淤积的表现,如黄疸等。这是因为肝细胞损伤后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所致。
综上所述,肝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结构的破坏、假小叶形成、门静脉高压以及可能伴随的胆汁淤积等症状。这些改变不仅影响了肝脏自身的功能,还可能导致全身多系统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