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杀鼠药,如华法林(Warfarin),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剂,在人类医学中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然而,当用作灭鼠剂时,这类化合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过程来发挥其毒性作用,导致出血。
香豆素类物质的主要机制是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VKORC1),这是维生素K循环中的关键酶。正常情况下,维生素K在体内被氧化成维生素K环氧化物(KO),然后通过VKORC1的作用再还原为活性形式的维生素K,后者对于凝血因子II、VII、IX和X以及蛋白质C和S的合成至关重要。这些凝血因子需要经过γ-羧基化过程才能激活,而这一过程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
当香豆素类杀鼠药抑制了VKORC1后,维生素K无法有效地循环利用,导致其水平下降,进而减少了上述凝血因子的生成和活性。随着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血液凝固功能受损,轻微损伤即可引起持续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也可能出现内脏器官自发性出血。
因此,香豆素类杀鼠药通过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来导致出血倾向。对于人类而言,在使用这类药物作为抗凝治疗时需要严格监测凝血指标,并调整剂量以避免过度抗凝引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