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DNA合成障碍导致的红细胞生成异常,进而引发的一种贫血类型。其主要病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营养性因素和非营养性因素。
首先,从营养性因素来看,最常见的是维生素B12(也称为钴胺素)缺乏以及叶酸不足。这两种物质是DNA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因子,如果摄入不足或者吸收障碍,就会导致红细胞核成熟受阻,形成巨幼红细胞,最终发展成贫血。具体来说,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而人体对它的需求量非常小但吸收效率较低;叶酸则广泛分布于新鲜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食物中,人体需要量相对较大且易被破坏。
其次,在非营养性因素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某些药物的影响: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二甲双胍等可能干扰维生素B12或叶酸的吸收与代谢。
- 胃肠道疾病: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后等情况会影响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正常吸收过程,因为这些情况下内因子分泌减少或者消失,而内因子是促进小肠对维生素B12吸收的关键物质。
- 先天性疾病或遗传缺陷:如先天性的叶酸代谢障碍等。
- 某些恶性肿瘤、免疫系统异常亦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总之,了解这些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