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医药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药品供应的质量与数量:确保医疗机构或社会药房能够向患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可靠的药品,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药物。
2. 控制药品成本: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积压和过期浪费等措施,有效控制整个医疗系统的药品费用支出。
3.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优化流程设计,简化用药程序,加快患者就诊速度,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促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生与药师之间的沟通协作,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或者重复处方现象发生。
5. 增强药品可及性:通过建立完善的配送网络和服务体系,使偏远地区或特殊人群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药品。
6. 推动医药产业发展:支持国产新药研发与生产,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交流,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药品经济管理不仅关注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短期经济效益,更重视长期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