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概述及临床表现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一、概述

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北方地区较为少见。

本病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本病发生溶血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酶活性严重缺乏伴有代偿性慢性溶血

酶活性几乎为0

香港型属于此类

酶活性严重缺乏

<正常的10%

摄食蚕豆或服用伯氨喹啉类药物可诱发溶血

台湾型属于此类

酶活性轻度至中度缺乏

正常的10%~60%

伯氨喹啉药物可致溶血

广州型属于此类

酶活性轻度降低或正常

正常的60%~100%

一般不发生溶血

正常人的A和B型属于此类

酶活性增高

极为罕见,且无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常于服药后1~3天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过程呈自限性是本病的重要特点

蚕豆病

常见于<10岁小儿,男孩多见;

通常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其临床表现与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相似

新生儿黄疸

主要症状为苍白、黄疸,大多于出生2~4天后达高峰,半数患儿可有肝脾大;

贫血大多为轻度或中度。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感染诱发的溶血

一般于感染后几天之内突然发生溶血,溶血程度大多较轻

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SHA)

G-6-PD缺乏所致者为Ⅰ型,患者自幼年起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

可因感染或服药而诱发急性溶血

以上就是关于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概述及临床表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并认真学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