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妇产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骨产道的生理结构

跟着大纲来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骨产道如下,希望对各位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1.骨盆各平面径线 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先露部通过骨产道的过程,将骨盆分为三个假想平面。

(1)骨盆入口平面 有四条径线。

(1)前后径11cm (2)横径13cm (3)斜径12.5cm

①入口前后径 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该径线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②入口横径 两髂耻线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③入口斜径 左右各一。左骶髂骨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距离为左斜径。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5cm.

(2)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内的最窄平面,有两条径线。

①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连线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②中骨盆横径 也称坐骨棘间径。在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值约10cm,是重要的径线。

(3)骨盆出口平面 有四条径线。

由两个以坐骨结节间径为其共同底线的三角面组成。前三角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边为耻骨的降支,后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骨结节韧带。

①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间距离为9.5cm,分娩时尾骨尖可向后移1.5~2cm,使前后径伸长至11~11.5cm.

②出口横径 即坐骨结节间径,平均约9cm,是出口的重要径线。

(1)出口横径约9cm (2)出口前矢状径6cm (3)出口后矢状径8.5cm

(3)前矢状径 由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距离。平均长约6cm.

(4)后失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距离。平均值约为9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相加大于15cm时,一般大小胎儿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临床上单纯出口平面狭窄少见,多同时伴有骨盆中平面狭窄。

两侧耻骨降支在耻骨联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结构,称耻骨弓。

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又称产道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具有一定屈度,分娩时胎儿即沿此轴娩出。

(2)骨盆倾斜度 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称骨盆倾斜度。一般为60°。若角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

医学教育网提供2020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经验、精炼知识点以及政策动态变化!医学教育网2020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全面热招中!欢迎了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妇产科主治医师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