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妇产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产褥期的处理要点主要都包括什么?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的复习备考正在进行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产褥期的处理要点如下,希望对各位妇产科主治医师考生有所帮助。

1.产后2小时内的处理

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产后心力衰竭等,故应在产房内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并注意宫底高度及膀胱是否充盈等。最好用弯盘放于产妇臀下收集阴道流血量。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应按摩子宫并肌内注射子宫收缩剂(缩宫素、前列腺素或麦角新碱)。若阴道流血量虽不多,但子宫收缩不良、宫底上升者,提示宫腔内有积血,应挤压宫底排出积血,并给予子宫收缩剂。若产妇自觉肛门坠胀,提示有阴道后壁血肿的可能,应进行肛查确诊后及时给予处理。在此期间还应协助产妇首次哺乳。若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连同新生儿送回病室,仍需勤巡视。

2.饮食

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若哺乳,应多进食蛋白质、热量丰富的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推荐补充铁剂3个月。

3.排尿与排便

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行排尿。产后4小时内应让产妇排尿。若排尿困难,除鼓励产妇坐起排尿,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外,可选用以下方法:①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热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②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③肌内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1mg,兴奋膀胱逼尿肌促其排尿。若使用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应予导尿,留置导尿管1~2日,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后因卧床休息、食物缺乏纤维素,加之肠蠕动减弱,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降低,容易发生便秘,应鼓励产妇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可口服缓泻剂。

4.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

每日应于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测量前应嘱产妇排尿。每日应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若子宫复旧不全,红色恶露增多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及早给予子宫收缩剂。若合并感染,恶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宫压痛,应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5.会阴处理

用0.05%聚维酮碘液擦洗外阴,每日2~3次,平时应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产后24小时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日检查切口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于产后3~5日拆线。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并定时换药。

6.观察情绪变化

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后,精神极度放松、对哺育新生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产妇情绪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10日,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抑郁严重者,需服抗抑郁药物治疗。

7.乳房护理

推荐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婴同室,做到早接触、早吸吮。重视心理护理的同时,指导正确哺乳方法。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此时乳房内乳量虽少,可通过新生儿吸吮动作刺激泌乳。哺乳的时间及频率取决于新生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的情况。哺乳前,母亲应洗手并用温开水清洁乳房及乳头。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一手拇指放在乳房上方,余四指放在乳房下方,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放入新生儿口中,用手扶托乳房,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儿鼻孔。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一侧乳房。哺乳后佩戴合适棉质乳罩。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对于阳光照射有限的新生儿,美国儿科协会(2008年)推荐最初2个月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哺乳期以1年为宜,并可根据母亲及婴儿的意愿持续更久。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按比例稀释的牛奶。哺乳开始后,遇下述情况应分别处理:

(1)乳胀:多因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抖动乳房,频繁哺乳、排空乳房。

(2)催乳: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乳母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喝营养丰富的肉汤。

(3)退奶:产妇因病不能哺乳,应尽早退奶。最简单的退奶方法是停止哺乳,不排空乳房,少食汤汁,但有半数产妇会感到乳房胀痛。佩戴合适胸罩,口服镇痛药物,2~3日后疼痛减轻。目前不推荐用雌激素或溴隐亭退奶。其他的退奶方法有:①生麦芽60~90g,水煎当茶饮,每日1剂,连服3~5日;②芒硝250g分装两纱布袋内,敷于两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

(4)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新生儿含吮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哺乳后挤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也可涂抗生素软膏或10%.复方苯甲酸酊。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8.预防产褥中暑

产褥期因高温环境使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称为产褥中暑,表现为高热、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本病虽不多见,但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处理不当能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本病常见原因是由于旧风俗习惯怕产妇“受风”而要求关门闭窗,包头盖被,使居室和身体小环境均处在高温、高湿状态,影响产妇出汗散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而出现高热、意识丧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中暑表现。

临床诊断根据病情程度分为:

①中暑先兆:发病前多有短暂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此时体温正常或低热;

②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及时处理,产妇体温逐渐升高达38.5℃以上,随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满布全身;

③重度中暑:产妇体温继续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型,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谵妄、抽搐、昏迷。

如果处理不及时在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诊断需注意与产后子痫、产褥感染、败血症等相鉴别。治疗原则是立即改变高温和不通风环境,迅速降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其中迅速降低体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做好卫生宣教,破除旧风俗习惯,居室保持通风,避免室温过高,产妇衣着应宽大透气,有利于散热,以舒适为宜。正确识别产褥中暑先兆症状对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

推荐阅读:

妇产科主治医师病理妊娠高频考点:胎膜早破|过期妊娠|死胎考点汇总

来看!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常考点汇总!

妇产科主治高频考点:卵巢功能的考点剖析及习题汇总

妇产科主治高频考点:内生殖器解剖特点的考点剖析及习题汇总

上文内容“产褥期的处理要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想了解更多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妇产科主治医师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妇产科主治医师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