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生信息网

首页 > 广西卫生信息网 > 护士资格考试网 > 正文

2017-2020年广西自治区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通知

2017-12-22 15:01
大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2017-2020年广西自治区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通知,相信很多人对此都非常想要了解,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2017-2020年广西自治区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通知的具体内容,供大家查看。

各市卫生计生委,区直各医疗卫生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广西护理事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结合我区护理事业发展状况,我委制定了《广西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12月11日

广西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

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促进广西护理事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卫医发〔2016〕64号)、《广西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2016〕191号)和《广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桂政办发〔2016〕5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我区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区护理工作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截止2016年底,我区注册护士总数达到12.2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36人提高到2.53人。医护比从1:0.99提高到1:1.27,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从38.72%提高到60.60%,其中三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88.48%,二级医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74.78%;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为15.0%. 2.护理专业技术进一步发展,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6年底,在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精神卫生、糖尿病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培养了1685名专科护士,在专科护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护士岗位培训,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3.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护理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重点放在护士护理患者的质量、技术难度、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上。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重视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的培养和使用,部分医院设立护理人员培训专项经费,为护士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有效调动了护士队伍的积极性。

4.护理服务进一步改善,优质护理成效显著。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截至2016年底,我区二级以上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所有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全院覆盖。医疗机构完善入院—住院—出院—延续护理服务,探索实施延续护理,拓展院内外一体化护理服务,护理服务领域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方面延伸,护理服务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2017-2020年”期间我区护理事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7-2020年”期间需要加大护理服务供给,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与城镇快速扩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快速老龄化使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疾病谱变化使健康服务业更多面向需要长期管理干预的慢性疾病,生育政策调整后,妇女、儿童、生殖等专科医疗资源配置压力增大,这些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新课题。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的目标,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给护理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护理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为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解决长期以来影响护理事业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提供了新机遇。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17-2020年”期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将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科学护理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与经济社会进步、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区护理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结构配置不够合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护理服务收费价格低廉,不能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三是护理质量标准及指标体系需构建与完善。四是护理服务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延伸护理等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五是护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2017-2020年”期间我区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广西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2016〕191号)和《广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桂政办发〔2016〕52号)有关要求,准确把握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遵循“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推进护理科学管理,提升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全区护理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和谐。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患者满意。关爱护士,创新管理方式,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减轻护士压力和负担,让护士满意。

2.协同发展,提升能力。增加注册护士总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为重点,在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壮大护理力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广西护理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护士岗位管理,将护士岗位管理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结合,加快建立适合护理岗位特点的薪酬制度,激发护士队伍活力。

4.规范行为,保障安全。完善并落实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服务指南,加强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5.创新管理,拓展服务。建立并完善护理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区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护士队伍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够适应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新入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基本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有计划的培养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根据护士临床服务能力,结合职称等,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健全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进行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不断激发护士的内在活力。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至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有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延伸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逐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规范老年护理服务行为。不断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2017-2020年”期间广西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性质

1. 注册护士总数

11.3万

15.7万

预期性

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36

3.14

预期性

3. 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

1:1.23

1:1.37

预期性

4. 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69:1

0.46:1

 

 

0.8:1

0.6:1

约束性

5. 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60:1

0.44:1

 

 

0.7:1

0.5:1

约束性

6. 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数

2.8万

4万

预期性

7. 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8. 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参加各种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9. 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10. 设立护理院的地级市比例

/

90%

预期性

11.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

/

90%

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法定职责,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各地市根据本地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各设区市根据“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人口、患者就医流向、现有人力资源及2020年床位资源指标等情况,区别制定护士配置标准。

各设区市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配置标准

地区

2016年千人口注册护士

2020年千人口注册护士

南宁市

3.79

4.88

柳州市

3.42

3.97

桂林市

2.68

3.68

梧州市

2.58

2.95

北海市

2.51

2.99

防城港市

2.38

3.02

钦州市

2.18

2.56

贵港市

1.70

2.41

玉林市

1.78

2.31

百色市

2.39

2.59

贺州市

2.14

2.68

河池市

2.37

2.59

来宾市

1.96

2.36

崇左市

2.17

2.84

全区

2.53

3.14

3.建立健全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组织及指导全区各地市有序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4.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5.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在已设立的急诊急救、手术室、重症监护、糖尿病、血液净化、肿瘤、精神卫生、助产、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础上,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如康复、老年护理、静脉治疗、伤口造口、心血管病、骨科等,逐步增加培训专科,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建立专科护士使用及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服务范畴及资格再认证等。规范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指南和技术规范。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细化相关内容并组织落实,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

2.持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提高开展优质护理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比例。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3.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广西护理专业质量指标监测体系及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机制,完善广西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建立“广西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建议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监测、分析及反馈护理质量情况,科学开展护理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在三甲医院部分专科开展专科质量敏感指标监测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以医联体为载体,加强医联体内护理工作,发挥医联体核心医院作用,通过对口支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增加基层中医护理服务能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帮扶机制,指导与之建立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上下联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基层护士倾斜,调动基层护士队伍积极性。

(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加大岗位管理推进力度。完善并推进医疗机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体现能级对应、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发广大护士活力。推进护理领域改革创新,合理调整护理服务价格,科学核算护理服务成本,合理制定和调整护理服务价格,逐步理顺护理服务比价关系,体现护士技术劳务价值。

2.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创新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和服务形式,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系统,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逐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服务领域拓展,地区间护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为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大力推进老年护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加强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市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健全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加大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推行中医养老、康复、养生项目。举办中医专科护士培训班。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增加社区护士人力配备,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社区护士培训,使其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大型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增加中医护理服务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3.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联系,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4.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护理员培训大纲,探索护理员培训方法,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五)加强护教协同。

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把好人才质量关。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护教协同政策,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推进培养院校和临床教学基地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方面的有效对接。加强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关怀教育,注重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中医药发展处组织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注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推广及应用,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文化国际交流及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

(七)加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护理领域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护理理念、实践经验、教育和管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为平台,加强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验共享、互利共赢。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市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将护理工作发展纳入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动广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推动护理工作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效。

(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多方合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抓好《规划》实施,积极协调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中医药等部门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价格)部门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教育部门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规范护理专业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护士队伍建设,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等相关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护理岗位倾斜;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同时,完善护理职称评定,简化评定程序,评定侧重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

(三)大力宣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宣传先进护士典型和优秀事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及时序进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要注意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和机制,制定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办法,对规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定期开展监测与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2018年,我委将对各设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