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卫生资格考试大纲——营养士资格(技士)(营养学基础部分)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能量与营养素 |
1.营养学概述 |
(1)营养与营养素的概念 |
掌握 |
(2)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
2.蛋白质 |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
掌握 |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
(3)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
(4)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 |
(5)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
(6)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
(7)蛋白质的膳食参考摄入量 |
(8)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
3.脂类 |
(1)脂类的分类和功能 |
掌握 |
(2)脂类的消化、吸收 |
(3)脂肪的膳食参考摄入量 |
(4)脂肪的食物来源 |
4.碳水化合物 |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
掌握 |
(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
(4)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参考摄入量 |
(5)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
5.能量 |
(1)能量的单位和来源 |
掌握 |
(2)能量的消耗 |
(3)能量的膳食参考摄入量 |
6.矿物质 |
(1)概述 |
掌握 |
特点 |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
主要作用 |
安全性(生理作用剂量带与毒害剂量带) |
(2)钙、铁、碘、锌、硒 |
概念 |
特点 |
生理功能 |
吸收(影响因素)、代谢、排泄、储留 |
缺乏与过量 |
需要与膳食参考摄入量 |
食物来源 |
掌握 |
(3)铜、钴、铬、钼(特点与生理功能) |
7.维生素 |
(1)概述 |
掌握 |
特点 |
命名 |
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 |
类维生素 |
维生素缺乏 |
维生素与其它营养素关系 |
(2)维生素A、D、E、C、B1、B2、尼克 酸、维生素B6、叶酸 |
概念与理化性质 |
吸收与代谢 |
生理功能 |
缺乏与过量 |
营养状况评价 |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
二、食物营养 |
1.食物营养价值及其评定 |
(1)食物营养价值概念 |
掌握 |
(2)食物营养价值评定 |
2.谷类食品 |
(1)谷类食品结构与营养素分布 |
掌握 |
(2)营养成分 |
(3)加工、烹调及储存对其营养素影响 |
3.豆类及其制品 |
(1)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
掌握 |
(2)豆类食品的抗营养成分 |
4.蔬菜、水果 |
(1)蔬菜、水果的营养成份 |
掌握 |
(2)加工、烹调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
5.畜禽及鱼类 |
(1)畜禽及鱼类的营养价值 |
掌握 |
(2)加工及烹调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
6.奶及奶制品 |
(1)奶的营养价值 |
掌握 |
(2)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
7.蛋类及蛋制品 |
(1)蛋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 |
掌握 |
(2)加工、烹调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
三、合理膳食 |
1.膳食结构 |
(1)膳食结构的概念 |
掌握 |
(2)膳食结构的类型 |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
(1)膳食指南概念 |
掌握 |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3)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
3.膳食调配和食谱编制 |
(1)膳食调配 |
掌握 |
(2)食谱概念与编制 |
4.合理的膳食制度 |
(1)合理膳食制度的概念 |
掌握 |
(2)合理膳食制度的要求 |
5.食物的合理烹调 |
(1)食物的合理烹调 |
熟悉 |
(2)烹调对食物营养素含量影响及防止措施 |
6.食品强化 |
(1)食品强化的概念 |
熟悉 |
(2)食品强化的要求 |
四、膳食参考摄入量 |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DRIs) |
(1)平均需要量(EARs) |
掌握 |
(2)推荐摄入量(RNIs) |
(3)适宜摄入量(AIs) |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1)成年人膳食能量参考摄入量 |
熟悉 |
(2)成年人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 |
五、营养调查与评价 |
1.营养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
(1)膳食调查 |
掌握 |
(2)人体营养状况评价 |
(3)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 |
(4)人体测量 |
2.营养调查结果的评价 |
(1)生化检验参考指标临界值 |
熟悉 |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