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
主要组成 | 功效与主治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骨刺消痛液 | 活血利湿,止痛。 | 适用于风寒湿痹,湿热蕴结所致的骨质增生,颈项强直,沉酸胀痛、麻木,腰腿疼痛,行步艰难等。 | 口服。10-15毫升/次,2次/日,善于饮酒者酌增。孕妇忌服。 | |
大活络丹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主治风寒湿淠,肩背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吼中痰鸣,言语不清等。即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后遗症。 | 口服。1-2丸/次,2次/日。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 |
小活络丹 | 川乌、草乌、 地龙、乳香、 没药等 | 舒筋活络,散寒止痛。 | 主治风寒湿痹,阻塞经络之肩背疼痛,四肢麻木拘挛,步履艰难,关节肿痛等。即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也常用于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跌打损伤等。 | 口服。1-2丸/次,2次/日。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阴虚有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
虎骨酒 | 疏通血脉,强壮筋骨,止痛。 | 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半身动作不灵,腰腿疼痛,行步艰难,跌打损伤,淤血作痛等症。类似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 口服。10毫升/次,2次/日。孕妇忌服。高血压者慎用。切勿兑入其他酒类,不可就果菜饮。 | |
天麻丸 |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 主治肝肾虚弱,经脉失养所致的筋脉拘挛,手足麻木,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等症。对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半身不遂、以及高血压病(属血虚肝旺型)均有疗效。 | 口服。1-2丸/次,2-3次/日,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 |
舒筋活络丸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 主治因风湿痹阻经络引起的一切骨节风痛,腰膝酸痛。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 口服。1丸/次,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下或姜汤服用。孕妇忌服。 | |
狗皮膏 | 驱风散寒,活络止痛。 |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肾气虚寒,偏坠疝气,经血不调,赤白带下等症。即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附件炎、痛经等。 | 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脐腹部。患处皮肤破损者忌用,孕妇忌贴脐腹部。 | |
坎离砂 | 散寒止痛。 | 适用于因风寒湿引起的腰膝冷痛,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肾寒疝气,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 | 外用。将筒内药面与铁砂倒入碗内,混匀,取醋约15克,与药面抖至微潮,装布袋内,用棉布盖严,反热后,熨患处。药凉后取下。再用时,按前法。每日可以熨1-3次。局部皮肤有破伤或有明显色红发热者忌用。孕妇忌用。 | |
麝香风湿片 | 麝香、制川乌、地龙、蜂房、全蝎、乌梢蛇等 | 祛风湿,活络止痛。 | 用于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手足痉挛等 | 3次/日,口服,4片/次,饭后服用 |
伤湿止痛膏 | 松香、樟脑、防风、荆芥、乳香、马钱子等 | 消炎止痛、舒筋活血 | 用于关节肿痛、肌肉劳损 | 先用热水洗净患处,再将膏药贴于患处。孕妇忌贴腰腹部。 |
去痹冲剂 | 生地、淫羊藿、独活、皂刺、红花等。 | 祛风湿,舒筋活络 | v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肿大、变形、曲伸不利等。 | 20克/次,3次/日,开水冲服。孕妇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