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治疗概要——常用内治法则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小儿治法用药特点,药物用量折算

  1. 小儿内治法用药特点

  ⑴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

  ⑵ 治疗要中病即止 .

  ⑶ 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  煎剂能够随症加减,在体内吸收也较快,但对于危急患儿,煎剂缓不济急,加上小儿服药困难,故治疗时应注意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冲剂、糖浆剂、片剂、浸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的疗效。

  ⑷ 掌握小儿中药的煎煮方法  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后入、包煎和烊冲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基本相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大小来决定: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期儿童200~250ml.小儿服中药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新病、急病要分数次服,慢性疾病可少几次。对服药次数多的,药量可适当增加。

  2. 药物用量折算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不同。为计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用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

  常用内治法则

  1.疏风解表法。

  2.止咳平喘法 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的咳喘。

  3.清热解毒法 主要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

  4.凉血止血法 主要适用于有出血的证候,如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

  5.消食导滞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

  6.镇惊开窍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抽搐、惊痫等证。

  7.利水消肿法 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致的水肿证。

  8.健脾开胃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脾运功能失常所致的泄泻、疳证、厌食等证。

  9.培元补肾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

  10.活血化瘀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血瘀之证。

  11.回阳救逆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衰脱之危重证候。

  12.养阴生津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阴液虚亏,津液耗损之证。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