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辅导精华 > 正文

执业药师西药药剂学知识点辅导:物理和化学的配伍变化

  一、固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一)润湿与液化

  某些固体药物配伍时,发生润湿和液化,给生产或贮存上带来因难,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

  1.反应水的生成

  由于药物间反应生成水,如固体的酸类与碱类物质间反应能形成水。

  2.结晶水的放出

  含结晶水多的盐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放出结晶水。如明矾与醋酸铅混合则放出结晶水。

  3.吸湿

  固体药物的吸湿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关,一些水溶性药物在室温下临界相对湿度较高,但混合后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较单个药物均低,引湿性增强,如制备或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较高,则会出现润湿甚至液化。

  4.形成共熔物

  一些药物如薄荷脑、樟脑、萨罗、麝香草酚、苯酚等混合后会发生共熔现象,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形成共熔物后对制剂的制备及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有些液体剂 型常利用形成共熔物的液化来进行制备。此外,形成共熔物能促进一些药物的溶解速率和吸收,如氯霉素与尿素的共熔物可加速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

  (二)结块

  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出现结块说明制剂变质,有时会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三)变色

  药物间发生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产生带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这些现象在光照、高温及高湿的环境中反应更快。如含酚基化合物与铁盐作用,或受空气氧化都能产生有色物质。

  (四)产生气体

  产生气体是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碳酸盐、碳酸氢盐与酸类药物配伍产生co2;铵盐与碱类药物混合可能产生气体,如溴化铵等铵类与强碱性药物配伍可放出氨气。

  二、液体药物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注射液间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主要表现为混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降等现象。有些配伍变化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带来的危害更严重。输液中产生配伍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输液的组成

  常用的输液有5%葡萄糖注射液、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各种含乳酸钠的制剂等,这些单糖、盐、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般都比较稳定,常与注射液配伍。

  因性质特殊不宜与其他药物注射液配伍的输液

  1.血液

  血液不透明,产生沉淀混浊时不易观察;而且成份极其复杂,与药物的注射液混合后可能引起溶血、血球凝聚等现象。

  2.甘露醇

  在水中溶解度(25℃)为1:5.5,故甘露醇注射液(含20%甘露醇)为一过饱和溶液,但一般不易析出结晶(如有结晶析出,可加温到37℃使之完全溶解后应用),但若加入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能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

  3.静脉注射用脂肪油乳剂

  这种制品要求油的分散程度很细,油相直径在几个μm以下。因乳剂稳定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加入药物往往能破坏乳剂稳定性,产生乳剂破裂、油相合并或油相凝聚等现象,故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应慎重。

  (二)输液与注射液间的配伍变化

  1.溶剂组成的改变

  注射剂有时为了有利于药物溶解、稳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当这些注射剂加入输液(水溶液)中时,由于溶剂组成的改变而析出药物。如氯霉素注射液溶剂主要为丙二醇,若用水性输液稀释,浓度高于0.25%时,会出现氯霉素沉淀。

  2.ph值的改变

  注射液的ph值是个重要因素。两种药物溶液的ph值相差较大,发生配伍变化的可能性也大。ph值的变化可能引起沉淀析出、加速分解或发生变色反应。例如: 5%硫喷妥钠10ml加于5%葡萄糖500ml中则产生沉淀。许多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分解速度也不同,如乳糖酸红霉素在等渗氯化钠中(ph约6.45) 24h分解3%,若在糖盐水中(ph约5.5)24h则分解32.5%。在加有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再加入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值 9.5~11.0),去甲肾上腺素变色。[医学教育网 搜 集整理]

  3.缓冲容量

  有些药液会加入缓冲剂保持ph值相对稳定,缓冲剂抑制ph变 化能力的大小称为缓冲容量。有些输液中含有乳酸根、醋酸根等有机离子,有一定的缓冲容量。但某些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药物,在含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性溶液中也 会析出沉淀。如5%硫喷妥钠10ml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500m1)中不产生变化,但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液中则析出沉淀。

  4.离子作用

  有些离子能加速某些药物的水解反应。如乳酸根离子能加速氨苄青霉素的水解。

  5.直接反应

  某些药物可直接与输液中的成份反应。如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形成螯合物而产生沉淀。

  6.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胶体溶液型注射液,例如两性霉素、血浆蛋白、右旋糖酐等注射液加入到生理盐水、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液中时,会因盐析作用或因胶粒上的电荷被中和而产生凝集。

  7.聚合反应

  有些药物在溶液中可能形成聚合物。如10%氨苄青霉素的浓贮备液虽贮于冷暗处,但放置期间ph稍有下降就会因为形成聚合物而出现变色,溶液变黏稠,甚至产生沉淀,聚合物形成程度与时间及温度均有关,聚合物会引起过敏。

  8.药物与机体中某些成份的结合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能与蛋白质结合,从而增加变态反应的发生, 所以这种药物加入蛋白质类输液中使用是不妥当的。

  (三)注射液之间的配伍变化

  临床上,常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一起静滴。多种注射液混合后,药物的配伍变化更容易发生。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多是由于ph值的改变而影响的。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机弱酸盐与有机弱碱盐的注射剂配伍时,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大分子有机盐而析出沉淀;有机弱酸(或弱碱)盐注射剂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时,若ph值下降(或 上升),则易析出有机酸(或碱)结晶沉淀;具有易水解基团药物的注射剂,在过高或过低ph值条件下,均易被水解,故不宜与弱酸强碱盐或弱碱强酸盐的注射剂 配伍使用;具有易氧化基团药物的注射剂,在偏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变色,故不宜与碱性药物的注射剂配伍使用;抗生素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时,若混合液的ph值与 抗生素最稳定的ph值相差较远,则抗生素易失效;含钙、镁离子的注射剂与许多注射剂配伍易产生沉淀,含三价铁离子的注射剂与其他注射剂配伍,易发生颜色变 化。

  (四) 影响配伍变化的其他因素

  1.配合量

  这一因素实质上是浓度问题,配合量的多少会影响药物 的浓度,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会出现沉淀或降解速度增加。两种具有配伍变化的注射剂在高浓度、等量混合时,易出现可见性配伍变化。若先将它们稀释后再混合, 则不易发生变化。如间羟胺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等量混合,则有晶体析出,若先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后再混合,则无晶体析出。

  2.反应时间

  有些药物在溶液中的反应很慢,个别药物的注射液混合后几小时出现沉淀,应在规定时间内输完。如输入量较大时可分几次输入,每次重新配制,这样还可减少输液被污染的机会。

  3.混合顺序

  药物制剂配伍时的混合次序极为重要,可用改变混合顺序的方法来克服某些药物混合时产生的沉淀现象。如1g氨茶碱与300mg菸酸配合,如将两种药液混合后再稀释则会析出沉淀,但先将氨茶碱用输液稀释至100ml再慢慢加入菸酸则可得到澄明溶液。[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其他因素的影响

  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通常输液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大,但须注意注射液混合后至注射(输入)前这段时间要短。如粉针剂配成贮备浓溶液待用时,应贮存于冷暗处,以防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变质。

  有些药物的注射液须在安瓿内充填惰性气体防止被氧化;有些药物如苯妥英钠、硫喷妥钠等注射液,可因吸收空气中co2而有析出沉淀的可能。许多药物对光敏感,如硝普钠、两性霉素b、呋喃妥因钠、维生素b1等药物。这些药液应以黑纸遮好,避免强光照射。

  有些制剂在配伍时发生的异常现象,并不是由于主成份本身而是原辅料中的杂质引起的。例如氯化钠原料中含微量钙盐,与2.5%枸橼酸钠注射液配合可产生枸橼酸钙的悬浮微粒而混浊。中草药注射液中未除尽的高分子杂质在长久贮存中,与输液配液时可出现混浊沉淀。

  注射剂中常常加有缓冲剂、助溶剂、抗氧剂等附加剂,它们之间或它们与药物之间也可发生反应而出现配伍变化。

  此外,油性溶液、油混悬液等注射液,由于油水不相混溶,这些注射液与水性注射液配伍后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均匀的分散体系,通常不宜配伍使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