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月经病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补中益气汤。

  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4、虚热;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温经汤。

  2、虚寒;艾附暧宫丸。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

  1、肝郁;逍遥散。

  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举元煎。

  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

  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七、痛经

  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4、气血虚弱、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5、肝肾虚损;调肝汤

  八、经间区出血:

  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枳壳。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血热(虚热)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3、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4、肾阳虚;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6、脾虚;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賊骨。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茯苓。

  2、肝肾阴虚;一贯煎。

  十二、经行发热:

  1、血热内盛;清经散加益母草。

  2、肝肾阴虚;两地汤。

  3、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

  4、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十三、经行头痛

  1、血虚;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疾藜。

  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

  1、血虚;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山茱萸。

  2、血瘀;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吐衄:清肝止淋汤。

  2、肺肾阴虚;顺经汤加牛膝。

  十七、经行口糜:

  1、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2、胃热熏蒸;

  凉膈散。

  3、脾虚湿盛;甘露消毒丹。

  十八、经行风疹块:

  1、血虚;当归饮子。

  2、风热;消风散。

  十九、经行眩晕:

  1、血虚;归脾汤加枸杞、制首乌。

  2、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

  3、脾虚挟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蔓荆子。

  二十、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川芎、巴戟。

  2、气滞血瘀;八珍汤加泽兰、茯苓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1、肝气郁滞;逍遥散。

  2、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2、肾虚;肾阳虚、内补丸。

  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

  3、湿热(毒);止带方。

  4、热毒;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樗根白皮、白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