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是:①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②改善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③延长病人的寿命。

  1.一般治疗

  包括祛除病因、控制水钠摄入、避免体力过劳和精神刺激、吸氧等。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为低血钾、血糖增高及血尿酸增高等副作用,故使用期间需补充钾盐,对痛风患者慎用;襻利尿剂如大剂量呋塞米(速尿)、布美他尼(丁脲胺)等,可导致低血钾,长期应用可出现血糖增高、听力减退等副作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可导致血钾增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压宁定、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均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ACEI被认为是一线治疗药物。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尽量到达治疗的靶剂量。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的靶剂量分别为每日5~10mg、每日20~40mg、每日2.5~5mg.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咳嗽、低血压等副作用和对肾功能的不良影响。

  (3)洋地黄类药物:为正性肌力药物。主要用于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时。洋地黄中毒时禁用。洋地黄中毒以后可以有心脏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和心脏外表现(恶心、呕吐等)。

  (4)β-阻断剂:尽管它不是心力衰竭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在标准治疗(强心剂、利尿剂和ACEI)的基础上,无论是缺血性或非缺血性的稳定性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均应使用β阻断剂。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主要副作用为心肌抑制,心力衰竭恶化、诱发哮喘和外周血管收缩。

  3.器械和外科包括心脏血管重建(介入疗法或外科手术)、起搏器和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血液超滤和心脏移植。

  4.尚在研究中的治疗方法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内皮素拮抗剂、心肌成形术、人工心脏、心室辅助装置、心肌干细胞移植等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无最后定论。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