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骨盆——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胎儿娩出过程中所经的通道称为产道。产道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骨产道即骨盆,其大小、形态与分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密切。

  1.骨盆平面和径线

  (1)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横椭圆形。其前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两侧以髂耻缘、后方以骶岬前缘为界。有以下4条径线:

  ①前后径:即真结合径,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之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cm.是胎儿能否衔接通过的关键径线。

  ②横径:为两侧髂耻缘之间最大距离,平均值为13cm.

  ③斜径:左右各一,自左或右侧的骶髂关节到对侧右或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分别称左斜径或右斜径,平均值为12cm.若左右不对称,则为畸形骨盆。

  (2)中骨盆平面。又称骨盆最小平面。呈纵椭圆形,前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为第4~5骶椎。是盆腔最窄平面。

  ①前后径:自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第4、5骶椎中点间距离,平均值为11.5cm.

  ②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lOcm,是重要的径线,胎先露下降的标志。

  (3)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有4条径线:

  ①前后径:自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为11.5cm.

  ②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或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是出口的重要径线。

  ③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④后矢状径:骶尾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值相加大于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2.骨盆轴

  骨盆轴为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直立时,其上段向下稍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曲线娩出,故又称产轴。

  3.骨盆类型

  骨盆包括4种基本类型:妇女型骨盆、扁平型骨盆、类人猿型骨盆和男子型骨盆。妇女型骨盆为正常型骨盆,其特点为:入口呈圆形或横椭圆形,横径较前后径略长,骶岬不过分前突;中骨盆较宽大;出口横径较宽,后矢状径较长,耻骨弓角度大于90°。我国妇女此型最多。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