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治疗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预防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奶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

  (2)婴幼儿食品(牛奶、谷类制品)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充分休息,避免感染,保护心脏功能及积极防治原发病。

  (2)铁剂治疗。原则:

  ①选用易吸收的二价铁;

  ②同时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吸收;

  ③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且利于吸收;

  ④铁剂不宜与牛奶、咖啡、茶叶及钙剂同服,以免影响铁剂吸收;

  ⑤铁剂应服至Hb正常后再服1个月左右;

  ⑥如服3周无效,应考虑有否诊断错误或其他因素。

  铁剂治疗后,常在3~4天网织红细胞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

  (3)输血治疗。

  一般病例无需输血,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浓缩红细胞,以尽快改善贫血状态。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越小、速度越慢,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Hb<30g/L者,输全血5~7ml/(kg·次),或输浓缩红细胞2~3ml/(kg·次);Hb在30~60g/L者,输全血10ml/(kg·次),或浓缩红细胞4~6ml/(kg·次)。有条件时均应输注浓缩红细胞。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