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等增殖形成的良性肿瘤。是由中胚叶组织发展而来。可发生于头面、四肢、肌肉、内脏等部位,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
(一)毛细血管瘤
由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出生或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1岁内生长活跃,2岁以后多静止或消退。分为葡萄酒斑样和草莓样毛细血管瘤,不高或稍高于皮肤,鲜红色或暗红色,压之易褪色。
(二)海绵状血管瘤
是由内皮细胞增生构成的血管迂曲、扩张并汇集一处而成。因其形态、质地均似海绵得名。隆起于皮肤表面,紫红或深红色,海绵状血管瘤可向深部发展,侵入肌肉骨骼或内脏。必要时须行X线造影,以明确其大小范围及深度等。婴幼儿血管瘤中,尚有混合性一种,一般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
(三)蔓状血管瘤
特点是海绵状血管瘤或葡萄酒色斑等较稳定的血管畸形的基础上合并了动静脉瘘的存在。其表现为血管瘤及周围区域内可见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局部皮肤隆起,皮温升高,有搏动、震颤,可听到持续性吹风样杂音,好发于头皮,可破损颅骨而侵入板障静脉,且与颅内静脉窦相连接。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目前蔓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硬化剂注射、冷冻、激光和激素疗法等。其中手术治疗适应于各种类型的血管瘤,特别是对于蔓状血管瘤手术更是惟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术前应准备完善,对于侵犯深部或侵犯咽喉颅底等重要部位的血管瘤,更应慎重考虑到手术的危险性和可行性,此外硬化剂注射可以用作手术治疗前的一种措施,而激素治疗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