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类型
(1)恶性高血压:约1%~5%的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可发展为恶性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不清。临床特点:①发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②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持续≥l30mmHg;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④肾脏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有肾功能不全;⑤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2)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病人在短期内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和血中儿茶酚胺增多而导致周围血管阻力突然上升,引起血压明显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及视力模糊等症状,血压以收缩压显著升高为主,也可伴有舒张压升高。发作时间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很快好转,但易复发。
(3)高血压脑病:指在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发生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较轻者可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2.治疗迅速降压,以静脉用药为主
(1)硝普钠:以每分钟10μg静滴,密切观察血压,每隔5~10分钟可增加5μg/min.作用迅速。停止滴注后作用在3~5分钟消失。
(2)硝酸甘油:以每分钟5~lOμg静滴,然后每5~10分钟增加5~lOμg/min,最大剂量20~50μg/min.作用迅速,停药后数分钟作用消失。
(3)尼卡地平:静滴从0.5μg/(kg.min)开始,密切观察血压,逐渐增加剂量,可用至6μg/(kg.min)。
(4)乌拉地尔:用于高血压危象时剂量为l0~50mg静脉注射(常用25mg),如血压无明显降低,可重复注射,然后给予50~lOOmg于lOOml液体中静脉滴注,速度为0.4~2mg/min,依据血压调整滴速。
除上述降压药物外,还可应用利尿剂。常用呋塞米20mg~60mg/次,静脉缓慢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