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鼻咽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一般情况下常见鼻塞、涕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及头痛等,晚期常有颈淋巴结肿大及脏器转移。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变颇高,自然生存时间平均为18.7个月,起病隐蔽,早期不易发现。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性和种族家族聚集性,世界大部分地区发病率较低,一般在1/10万以下,白种人少见,好发于黄种人,尤以中国南方五省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发病率较高,年发病率达10~25/10万,男女之比为2~3:1,儿童期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30~60岁为发病高峰期。鼻咽癌死亡率也以南方五省最高,其中广东排在第一位,12.46/10万。20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两次全国性死亡调查资料对比发现,中国调整率下降34.62%,而世界调整率下降33.7%。女性比男性明显;女性最大值下降36.77%,男性下降5.21%。全国男性鼻咽癌患者的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则排在第9位。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鼻咽癌之病名,现认为鼻咽癌属于中医学的“鼻痔”、“鼻衄”、“鼻渊”、“上石疽”、“失荣”、“挖脑痧”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