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简称局麻)。
(一)局部麻醉药
1.局麻药的分类和代谢:共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酯类,如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由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另一类为酰胺类,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由肝脏中微粒体酶系水解。
2.一次限量:普鲁卡因1000mg,丁卡因80mg,利多卡因400mg,布比卡因150mg,罗哌卡因250mg.
(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当局麻药吸收入血后,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就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常见的原因有: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量;②误入血管内;③作用部位血供丰富;④病人耐受力降低。
2.毒性反应的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为重要。轻者可有口舌发麻、耳鸣、多言、寒战、小抽搐、心率加快及血压上升。严重者则发生抽搐或惊厥,呼吸困难、缺氧,心率减慢及心脏停搏,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3.毒性反应的处理:停止注药,给予地西泮,必要时给予硫喷妥钠,肌松剂并行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
(三)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常用1%~2%丁卡因。
2.局部浸润麻醉:常用0.5%普鲁卡因或0.25%~1%利多卡因,常在药液内加入肾上腺素,浓度为1∶20万~1∶40万。
3.神经阻滞: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可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
(1)臂丛神经阻滞:可分别经由肌间沟、锁骨上及腋窝三条径路完成,其适用部位不同,并发症也不同。三种方法常见并发症: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可发生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肌间沟径路有药液误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隙,引起全脊麻的可能;锁骨上径路可发生气胸。
(2)颈丛神经阻滞:适用于颈部外科手术。并发症有:局麻药毒性反应,药液误入蛛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隙引起(全脊麻或广泛硬膜外阻滞),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引起声嘶),一侧交感神经阻滞后可出现霍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