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外伤引起前牙折断至龈缘下,常不能用传统方法进行桩冠修复,若先行正畸法伸长牙根后再行桩冠修复,则效果优于拔除牙根或靠牙周手术暴露牙根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1999年至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前牙外伤患者共36例,其中13-20岁患者男10例,女5例,共20颗前牙;20岁患者男15例,女6例,共28颗前牙。
适应证:断面位于龈下与牙槽嵴顶之间,即根折位于牙根中1/3与冠1/3之间,咬合关系正常。禁忌证:断根明显松动者;x线片示断根和牙槽突折断者;伴慢性根尖周炎或牙周炎者。
1.2方法所有患牙残根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充填后2周无症状者,行正畸法牵引残根,在已充填的根管口预备洞型,以不锈钢丝弯制牵引钩,然后黏固于根管内。在两侧前牙区黏结托槽,用镍钛圆丝弯制成与矫治段牙弓一致的部分弓,然后置于黏结的托槽上,结扎固位后以橡皮圈牵引,牵引保持和桩冠修复牵引一般2周左右时间,患者隔日复诊,调节橡皮圈的牵拉力。随时观察断根的引出情况,在10d左右断根可牵出2—3mm,牵引至断根面已伸出牙龈,这时可将橡皮圈去除,改用牙用结扎细钢丝结扎固位保持,在2-3个月的过渡期中,可用光固化树脂作过渡性牙冠,遮盖住牵拉钩,正式桩冠修复时去除。待断根在新的位置上完全愈合固定,再作桩冠修复。
桩冠修复:常规方法完成铸造核桩冠的修复。
1.3疗效评价成功标准:修复体完好,外形美观,铸桩无明显松动,咀嚼功能良好,颈缘密合,无明显牙龈炎表现,X线片显示无牙槽骨吸收。失败标准:凡核桩冠黏固后出现松动、脱落、折断、根折裂或X线片显示牙槽骨明显吸收等情况之一,即为修复失败。
2结果36例经治疗的患者均复查随访1-3年。13—20岁年轻恒牙效果均良好。2例3颗桩冠失败者年龄分别为40和45岁,其中松动脱落1例,残根纵裂、折断各1例,失败率为6.3%。其余效果良好,到目前完好率达93.7%。无明显牙龈炎,龈缘形态良好,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3讨论设计冠折牙根的牵引伸出治疗,可最大限度保存患牙。选用本方法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按常规做好根管充填,并摄x线片检查根充是否严密,有无超充及其他并发症等。严格确定冠根比例是否达到要求和牙周组织是否健康,剩余残根必须能支持最后的修复体,冠根比例至少应达到1:1.
矫正器设计应简单,并达到支抗平衡,使伸长牙根与抗基牙之比达到1:3.牵引力过大可造成根尖吸收,使桩冠失败。严格控制伸长量和伸长时间,分别为2—3mm和2—4周,固定时间一般8-10周,达到新生骨小梁的充分钙化及牙根的基本稳固。在修复后仔细检查咬合关系,保证无早接触或稍低于咬合接触,以减轻被矫正牙的负担。
本文中桩冠失败的原因可能为医源性造成,如根管预备过多、桩核制作和黏结缺陷以及修复后的调牙合不当等。2例失败者年龄均较大,所以应考虑牵引过程中年龄因素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