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众多,我国50%以上为胆道疾病所致,西方胆道疾病和酗酒分别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40%和35%。
(二)发病机制胰酶被激活是引起胰腺局部炎症的先决条件,而胰蛋白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是整个胰酶系统被激活的启始步骤,胰酶被激活后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
1、胰腺消化酶除淀粉酶、脂肪酶具有生物活性外,胰腺分泌的大部分消化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弹力蛋白酶原、磷脂酶原A、激肽酶原、胰舒血管素原等)是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腺泡细胞内。正常情况下,胰蛋白酶处于无活性状态,其可能原因有:①胰腺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可以结合被激活的少量胰蛋白酶。②有些酶(mesotrypsin、enzymeY)可以分解胰蛋白酶或使胰蛋白酶失活。③非特异性抗蛋白酶物质X1-抗胰蛋白酶和巨球蛋白的存在。④胰腺腺泡细胞内的分隔结构使胰酶在合成、转运中与溶酶体水解酶(如组织蛋白酶B)分开,后者可激活胰蛋白酶。
2.胰酶激活腺泡细胞内胰蛋白酶原激活的始动因素可能有:①上述抑制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能力下降,使腺泡细胞内胰蛋白酶原早期激活。②各种原因造成的胰管阻塞和胰液大量分泌,使胰管内压力增加,从而损伤腺泡细胞、激活胰酶。③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血供障碍、胰腺损伤,使腺泡细胞内各种酶共存,组织蛋白酶B有激活消化酶原的机会。④病毒或细菌毒素可激活胰酶、损伤腺泡细胞。⑤遗传性胰腺炎发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如胰蛋白酶基因和囊肿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CFTR)基因。
3.病理生理变化胰蛋白酶催化胰酶系统、激活补体和激肽系统,进而引起胰腺局部组织炎症反应,严重的导致全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白细胞趋化、活性物质释放、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细菌易位等。
胰蛋白酶催化胰酶系统后,不同的消化酶和活性物质有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磷脂酶Az(PLA:)在胆酸参与下分解细胞膜的磷脂产生溶血卵磷脂和溶血脑磷脂,后者可引起胰腺组织坏死与溶血;弹力蛋白酶水解血管壁的弹性纤维,致使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脂肪酶参与胰腺及周围脂肪坏死、液化;激肽释放酶可使激肽酶原变为激肽和缓激肽,造成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微循环障碍和休克;补体系统激活使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多核中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TNF、IL-1、IL-6、IL-8)、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蛋白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栓形成和胰腺组织坏死。激活的消化酶和活性物质共同作用,造成胰实质及邻近组织的自身消化,又进一步促使各种有害物质释出,形成恶性循环,损伤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