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测定 肾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随访疾病进展。
血清肌酐可用作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因为在没有肌肉疾病时,肌酐的生成和排泄均比较稳定。血清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反相,因此在考虑到肌酐生成(与肌肉量和年龄有关)和代谢(在尿毒症时增加)的情况下,它可用作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时,男性肌酐浓度的上限为1.2mg/dl(110μmol/L),女性为1mg/dl(90μmol/L)。
肌酐清除率在男性的正常值为140~220L/d(70+14ml/min.m2 ),女性为120~180L/d(60+10ml/min.m2 )
肌酐清除率不能用于检测早期肾损害,因为此时残存肾小球肥大。仅当正常肾小球滤过面积丢失50%~70%时,才能检测到肌酐清除率的下降。因此,肌酐清除率正常并不能排除轻度肾脏疾病的存在。
血尿素氮与血清肌酐不同,不适合单独用于检测肾功能,因其受到尿流率的变化及尿素生成和代谢的影响。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常用来鉴别肾前性,肾性或肾后性(梗阻性)氮质血症。比值>15属不正常,提示有肾前性或肾后性氮质血症。两者之比也可增高:因饮食,全静脉营养,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尿素生成增多;某些肿瘤及抗生素,感染或未控制的糖尿病时蛋白质分解代谢过度等。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常见原因包括休克,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胃肠道大出血,严重的心和肝衰竭以及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肾性氮质血症时尿素氮与肌酐之比正常。两者之比下降见于妊娠,体内水分过多,严重肝病和营养不良。
肾脏浓缩功能试验简单并有助于诊断。在存在足够的抗利尿激素刺激时肾脏浓缩功能丧失一般见于小管间质性疾病(水肿,浸润,纤维化),否则可能是肾性尿崩症。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之前常早已有浓缩功能的丧失。肾脏浓缩功能试验最好采用禁水12~14小时或使用外源性抗利尿激素。病人在夜间禁食12~14小时后,测定晨尿和以后每隔1小时尿标本的渗透浓度。当每隔1小时的测定值相差<30mOsm/kg或比重相差<0.001,表明禁水后已达到最大浓缩能力。皮下注射5u水溶性抗利尿激素或鼻腔注入10μg去氨加压素后隔1小时测定尿的渗透浓度。(注意:肾衰病人禁水可能有害,此法常无诊断价值;因此当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时浓缩功能总不正常。)如对禁水或外源性抗利尿激素无反应,提示肾脏本身的浓缩功能缺陷,可能有下列一种或几种肾小管功能损害:先天性(如肾性尿崩症,Fanconi综合征)或获得性(如渗透性利尿,某些利尿剂如速尿,丁苯氧酸,利尿酸,缺钾或高钙血症)。另外肾小管间质病应考虑,如镰状细胞病,中毒性肾炎,肾盂肾炎或严重至足以引起氮质血症的任何肾脏疾病。 测定肾血浆流量在临床上不如肾小球滤过率有用,操作较复杂且费用较贵。
肾小管功能的其他特殊试验通常需在研究室进行,仅在有特殊问题患者才使用。但测定血浆磷酸盐和尿酸盐,尿氨基酸和尿pH值是比较容易的,且对筛查特殊临床问题有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