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出现多个系统和器官损害。本病女性发病率高约占90%。有色人种发病率高,我国患病率约70/10万。

    (一)病因

    1.遗传

   (1)流行病学及家系调查:资料表明SLE患者第1代亲属中患SLE者8倍于无SLE患者家庭。单卵双胞胎患SLE者5~10倍于异卵双胞胎的SLE发病率。然而,大部分病例不显示有遗传性。

    (2)易感基因:经多年研究已证明SLE易感性与多个基因相关。有HLA-Ⅱ类的C2或C4的缺损,HLA-Ⅱ类的DR2、DR3频率异常。它们的异常又和自身抗体种类和症状有关,如DR2/DQ1(与抗SSA相关),DR3/DQ2(与抗SSA、SSB相关),DR2/DR6(7)(与抗Sm相关)。DR4则减少SLE与狼疮性肾炎的易感性。最近认为HLA以外的易感基因有1q23、lq41~42、染色体2,3,4,6等多个部位。总的说来:①SLE是个多基因病;②多个基因在某种条件(环境)下相互作用而改变了正常免疫耐受性而致病;③基因与临床亚型及自身抗体有一定相关性;④在实验动物中看到有保护性基因。

    2.环境因素

    (1)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

    (2)药物、微生物病原体等。

    3.雌激素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在更年期前阶段为9:1,儿童及老人为3:l。

   (二)发病机制

    由于SLE的免疫反应异常,最为突出的是T和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和功能异常,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本病的免疫学特征,也是该病发生和延续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细胞凋亡异常、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下降等,促使免疫应答异常。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不同组织器官是SLE的主要发病机制。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