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肠梗阻(ivtestinal obstruction)是不同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该病变不仅表现为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继发全身性病理生理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和分类
一、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一)机械性肠梗阻
(1)肠外因素:①粘连与粘连带的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因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较多见于小儿,因腹部手术和腹腔炎症产生的粘连则多见于成人。②嵌顿性外疝或内疝。③肠外肿瘤或腹块的压迫。④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2)肠管本身的原因:①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型。②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它因素所致的狭窄。例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放射性损伤、肠肿瘤、肠吻合等。③肠套叠。成人较少见,常因息肉或其它病变引起。
(3)肠腔内原因:由于成团的蛔虫、胆石、粪块和异物引起,均不常见。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麻醉药、肺炎、脓胸、低钾血症等全身性代谢紊乱均可引起肠麻痹。
(2)痉挛性:肠道功能紊乱、慢性铅中毒乱可导致肠管暂时性痉挛。
(三)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主要原因。
二、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
1.单纯性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有肠壁血运障碍。
三、按梗阻部位高低分类:
1.高位肠梗阻:指空肠上段以上的梗阻。
2.低位肠梗阻:指回肠末段和结肠的梗阻。
四、按发病的急缓分类:
1.急性肠梗阻:发病较急,进展较快。
2.慢性肠梗阻:发病较缓,进展较慢,可反复发作。
五、按梗阻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梗阻:梗阻为完全性。
2.不完全性(部分性)梗阻:梗阻为不完全性。
六、其他闭袢性梗阻: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病理改变
梗阻上段肠管蠕动增强,肠腔积气积液而膨胀;梗阻以下肠管瘪陷、空虚或仅积存少量粪便。最初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随着血运障碍的发展,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肠管变成紫黑色。最后肠管可缺血坏死而穿孔。
病理生理
肠梗阻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肠膨胀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三大方面。
(一)肠腔膨胀、积气积液:
肠梗阻后梗阻以上的肠腔内积聚了大量的气体和体液,这时肠内压增高,使肠管扩张,腹部膨胀。肠管内的气体70%是咽下的,30%是由血液弥散和肠腔内容物腐败、发酵而产生的气体。积聚的液体主要是消化液,如胆汁、胰液、胃液、肠液等。肠梗阻时,一方面因肠壁静脉受压,消化液吸收减少,另一方面肠内压增高可以刺激肠粘膜,促使腺体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此外,肠内压增高压迫肠壁静脉使其回流受到障碍,加上缺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液体渗入腹腔和肠腔。进而腹胀使腹压上升,膈肌升高,腹式呼吸减弱,影响下腔静脉回流,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二)体液丧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酸碱失衡。
胃肠道的分泌液每日约为8000ml,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被再吸收。急性肠梗阻病人,由于不能进食及频繁呕吐,大量丢失胃肠道液,使水分及电解质大量丢失,尤以高位肠梗阻为甚。低位肠梗阻时,则这些液体不能被吸收而潴留在肠腔内,等于丢失体外。另外,肠管过度膨胀,影响肠壁静脉回流,使肠壁水肿和血浆向肠壁、肠腔和腹腔渗出。如有肠绞窄存在,更丢失大量液体。这些变化可以造成严重的缺水,并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以及酸碱平衡失调。但其变化也因梗阻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别。如为十二指肠第一段梗阻,可因丢失大量氯离子和酸性胃液而产生碱中毒。一般小肠梗阻,丧失的体液多为碱性或中性,钠、钾离子的丢失较氯离子为多,以及在低血容量和缺氧情况下酸性代谢物剧增,加之缺水,少尿所造成的肾排H+和再吸收NaHCO3受阻,可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的缺钾可加重肠膨胀,并可引起肌肉无力和心律失常。特别是当酸中毒纠正后,钾向细胞内转移,加之尿多、排钾,更易突然出现低钾血症。
(三)感染和毒血症:
梗阻以上的肠液因在肠腔停滞过久,发酵,加上肠腔内细菌数量显著增多,腐败作用加强,生成许多毒性产物。肠管极度膨胀,尤其肠管绞窄时,肠管失去活力,毒素和细菌可通过肠壁到腹腔内,引起腹膜炎,又可通过腹膜吸收,进入血液,产生严重的毒血症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
总之,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程度随着梗阻的性质、部位而有所差异,如单纯性肠梗阻,以体液丧失和肠膨胀为主;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晚期,以肠坏 死、感染和中毒为主,但严重的肠梗阻都因严重的缺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细菌感染、毒血症等,可引起严重休克。当肠坏死、穿孔,发生腹膜炎时,全身中毒尤为严重。最后可因急性肾功能及循 环、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
症状: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
(一)腹痛:机械性肠梗阻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强烈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有时可见到肠型及蠕动波。持续剧烈的腹痛,可能是绞窄性扬梗阻的表现。
(二)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出胃内容物,此后根据梗阻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部位愈高,呕吐愈早、愈频繁。低位肠梗阻可呕出粪臭样物,还可有血性物。
(三)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和结肠梗阻则腹胀明显。
(四)排便排气停止:完全性梗阻,病人不再徘气,但早期和高位肠梗阻,可排出残存在肠道内的粪便和气体。肠系膜血栓形成时,可排出血性粘液便。
腹部体征:
视诊: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少数病员可 触及包块。蛔虫性肠梗阻常在腹部中部触及条索状团块;
叩诊: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肠梗阻并发肠坏死、穿孔时出现腹膜刺激征。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低位梗阻时直肠指检如触及肿块,可能为直肠肿瘤,极度发展的肠套叠的套头或肠腔外的肿瘤。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化验检查:
肠梗阻由于失水、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增高,尿比重也增多,晚期由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严重的呕吐出现低钾血症。肠管有血运障碍时,呕吐物急粪便检查,有大量红细胞或隐血阳性。
二、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摄片时最好取直立位,如体弱不能直立可取左侧卧位。在梗阻发生4~6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可见到有充气的小肠肠袢,而结肠内气体减少或消失。空肠粘膜的环状皱壁在空肠充气时呈“鱼骨刺”样。较晚期时小肠肠袢内有多个液面出现,典型的呈阶梯状。
诊断典型的肠梗阻不难诊断,其诊断要点为:1、有四项主要症状: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与排便。2、腹部检查,可见肠型、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或消失。3、X线腹部透视或摄片检查,可见肠腔明显扩张与多个液平面。
符合上述诊断要点的病例,肠梗阻的诊断即可确立。但判断其病因,则需要从年龄、病史、体检、X线检查等方面分析着手。X线腹部透视,或摄片检查对证实临床诊断,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很有帮助。可根据患者体力情况,可采用立或卧式,从正位或侧位摄片,必要时进行系列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