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小儿室间隔缺损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疾病概述

  缺损在0.1-3cm间,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氏病。缺损小者以右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分为五型:(1)室上嵴上缺损。(2)室上嵴下缺损。(3)隔瓣后缺损。(4)肌部缺损。(5)共同心室。

  临床症状:

  (1)症状: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症状出现早且明显,以致影响发育。有心悸气喘、乏力和易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2)体征: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扩大,典型体征为胸骨左缘Ⅲ-Ⅳ肋间有4-5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传导,伴收缩期细震颤。

  检查:(1)X线。(2)心电图。(3)超声心动图。(4)心导管检查。

  治疗:

  (1)内科治疗: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2)外科治疗:直视下行缺损修补术。

  疾病描述

  室间隔缺损由胚胎期室间隔(流入道、小梁部和流出道)发育不全所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我国先心病的50%。可单独存在,约占25%,其他近2/3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室间隔缺损(室缺)。室缺分类的种类很多,但更趋向于与外科手术切口结合起来,更具实用性及直观性,如按缺损部位、缺损边缘组织的性质等,最多见为膜周部缺损,约占60%-70%,位于主动脉下,由膜部向与之接触的三个区域(流入道、流出道或小梁肌部)延伸而成。肌部缺损,占20%-30%,又分为窦部肌肉缺损(即肌部流入道)、漏斗隔肌肉缺损(过去统称为嵴上型或干下型)及肌部小梁部缺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