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严重烧伤后出现的免疫紊乱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免疫紊乱的诊断

  严重烧伤后出现的免疫紊乱是患者易于发生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下列表现有助于免疫功能紊乱的诊断。

  1.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其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降低(伴核左移或出现幼稚细胞);在合并严重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其数量也可明显减少。

  2.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减少,其趋化、吞噬功能低下,而分泌功能亢进,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和免疫抑制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等。

  3.巴细胞数目减少,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CD+4/CD+8)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分泌白介素-2、γ-干扰素的能力受抑制。

  4.对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念珠菌素、腮腺炎病毒等抗原的皮肤试验呈无反应状态。

  5.血清IgG、IgA和IgM的水平在伤后迅速降低,而后IgG虽可回升,甚至高于正常值,但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仍低下。

  6.血清的补体溶血活性(如AP-CH50)和各种补体成分(如C3)都明显降低。血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或生物活性在伤后很快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则明显增多。

  (二)改善免疫紊乱的措施

  多数处于探索阶段,下列方法可供采用。

  1.营养疗法  提高蛋白及热卡的摄入,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特定氨基酸,如维生素A、E,锌,硒,精氨酸,谷胺酰胺等。

  2.补充缺少的物质  如富含纤维结合蛋白的冷沉淀物、输入新鲜的冰冻血浆、输血白细胞成分的血以及绿脓杆菌抗血清被动往行免疫等。

  3.清除血中的免疫抑制物  血浆交换法、血液透析法以及换血疗法等可酌情使用。

  4.免疫调节剂

  (1)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如胸腺素、转移因子、透明质酸、左旋咪唑等。

  (2)拮抗免疫抑制的药物:如西米替丁、消炎痛、布洛芬、硝酸铈等。

  5.中药免疫调节剂  如黄芪、金银花、三七、虎杖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