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机制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流后,播散到肺内形成的结核病。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入的数量、次数、间隔时间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此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为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成人、老年也可发生。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诱因包括药物或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如糖尿病、分娩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如果结核菌进入静脉系统,则经右心、肺动脉而到肺部,形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在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病上具有重要意义,如结核菌进入肺静脉或体循环的动脉,往往出现全身性血行播散结核。个别情况下,肺部可形成一侧肺或一叶肺的血行播散结核。如病变累及胸膜可并发气胸或结核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1.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数起病急骤,常有明显的结核中毒症状,临床常高热,多有咳嗽、偶可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有气短、胸痛等,呼吸困难少见。
2.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差异较大,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临床常有长期低热或阶段性低热、轻度结核中毒症状。
3.体征:胸部检查常无明显的阳性体征,中晚期病变可融合,可闻及湿罗音,可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也可并发自发性气胸、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肝结核、脾结核、骨结核等),此时可出现相应的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