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雀斑(Freckles)是常见于面部较小的黄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尤以夏季重,病变的发展与日晒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一家数代中可连续地在同样部位发生相同式样的雀斑。日光暴晒或X线、紫外线照射过多可促发并加剧本病。
病理改变
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细胞层的黑色素增多,而黑素细胞的数目不增加,但病损处黑素细胞较邻近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多巴染色强阳性,黑素细胞大,树枝状突长。在雀斑中的黑素细胞数目多,常呈棒状。
临床表现
一、雀斑多见于女性,往往6~7岁以后开始出现,至青春期最明显。每于夏季时,日晒皮损加重,冬季减轻。无自觉症状。
二、见于皮肤暴露部位,对称发生,尤以面部多发,见于鼻、两颊、手背和躯干上部,但手掌、足底及粘膜没有这种损害。皮损为淡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如针尖至粒大小。斑点不融合。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雀斑样痣雀斑样痣出现较早,在1~2岁时开始出现,皮损密布在颈部、胸部或其他部位,但常一侧,病损处肤色较黑,比较稀疏和分散分布,冬季不消退,颜色深浅不受阳光的影响。组织学检查黑色素细胞增多。
二、着色性干皮病着色性干皮病轻型容易与雀斑混淆,但此病皮疹生后不久就出现,日晒皮肤发红斑、水疱,呈皮肤异色病样损害,冬季皮疹不消退,肤色较黑。
治疗
一、一般治疗避免或减少日晒,夏季外出可用遮光剂外擦,如2%~5%二氧化钛霜,5%对氨基苯甲酸软膏。
二、脱色疗法常用3%氢醌霜,10%白降汞软膏局部外用,坚持治疗方可有效。
三、腐蚀疗法如1%~2%升汞酒精、水晶膏等。但此法局部外用须谨慎密切观察,以免引起大面积剥脱。
四、电灼术即用电压较高、电流强度较小的高频电流烧毁病理组织的治疗方法。将针状治疗电极距离病损2~3mm放电,发出电火花破坏表浅组织时称电灼法。雀斑也可应用此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