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上消化道出血概述(1)

  概述

  从食管到直肠称为人体的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上面为上消化道,下面为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虽然现在医疗水平提高很快,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死亡率相当高,应引起重视。

  病因及发病机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下:

  (一)胃、十二指肠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应激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息肉、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套叠、胃肉芽肿病变、十二指肠憩室。

  (二)食管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责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食管憩室。

  (三)血管病变: 主动脉瘤、脾动脉瘤、胃壁内小动脉瘤、血管瘤、胃粘膜下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四)肝胆胰疾病: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肝癌伴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阻塞综合征、胆道出血、壶腹癌、胰腺癌侵犯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

  (五)全身性疾病和其他: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合并感染、凝血机制障碍、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淀粉样变性、结节病。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约占半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1/4,近年来急性出血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伴发出血的病例也有所增长,约有5%左右病例的出血病灶未能确定,即使剖腹探查也未能找到出血原因。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1. 呕血和黑便:

  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严重者呈休克表现。休克未改善时尿量减少。

  3. 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量失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增高,至出血4~7天达5%~15%,以后逐渐降至正常。出血未止,网织红细胞可持续升高。

  4. 发热:

  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降至正常。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5. 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到高峰,大多不超过14.3mmol/L(40mg/dl),3~4日恢复正常。

  实验室及其他诊断

  一、化验检查急性消化道出血时,重点化验应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大便或呕吐物的潜血试验(有条件可作放射性核素或免疫学潜血测定法),肝功能及血肌酐、尿素氮等。有条件应测血细胞压积。

  二、内镜检查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纤维胃镜检查安全可靠,是当前首选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价值比X线钡剂检查为高,阳性率一般达80%~90%以上。对一些X线钡剂检查不易发现的贲门粘膜撕裂症、糜烂性胃炎、浅溃疡,内镜可迅速作出诊断。X线检查所发现的病灶(尤其存在两个病灶时),难以辨别该病灶是否为出血原因。而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做纤维胃镜检查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胃镜检查的最好时机是在出血后24~48h内进行。如若延误时间,一些浅表性粘腹损害部分或全部修复,从而使诊断的阳性率大大下降。国内报道一组904例上消化道出血、24h内做胃镜找到出血灶者占77%,48h则降至57.6%,72h降至38.2%.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检查。

  2.处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

  3.事先一般不必洗胃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三、X线钡剂造影尽管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比X线钡剂造影优越,但并不能取而代之。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而且由于某些内镜医师经验不足,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否则会因按压腹部而引起再出血或加重出血。一般主张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3天后谨慎操作。对某些诊断困难病例,可以用Miller-Abbot管达小肠,分段抽吸肠液,在带血肠液部位注入钡剂检查。此法有时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注意残留钡剂可干扰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内镜的检查。

  四、放射性核素扫描经内镜及X线检查阴性的病例,可做放射性核素扫描。其方法是采用核素(例如99m锝)标记病人的红细胞后,再从静脉注入病人体内,当有活动性出血,而出血速度能达到0.1ml/min,核素便可以显示出血部位。注射一次99m锝标记的红细胞,可以监视病人消化道出血达24h.经验证明,若该项检查阴性,则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亦往往阴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