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其他信息 > 正文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2)

——●●●聚焦热点●●●——

官方报名时间> 有问必答> 资料0元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粪便常规、肠道菌群分析、大便酸度、还原糖和细菌培养。

  2、十二指肠液检查,分析pH值、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肠激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测定十二指肠液的脂酶、胆盐浓度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状况,还可进行细菌培养和寄生虫卵的检测。

  3、小肠粘膜活检是了解慢性腹泻病理生理变化的最可靠方法,必要时还可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功能试验、X线、结肠镜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诊断注意寻找病因,排出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先从病史中了解喂养情况、不洁食物史、疾病接触史、食物和餐饮具消毒情况,以区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其次注意发病季节和地区。我国北方3~7月份的腹泻多由于大肠杆菌引起,而8~12月份的病例多系病毒所致。有条件者应作大便培养、电镜检查或病毒分离。

  输液前应根据病史和体征表现分析判断脱水的程度和性质。须详细询问:病前和病期中的喂养情况、喂水量和是否含盐;腹泻和呕吐的日数、每日次数和性质;入院前输液次数、种类和量;小便量、色和入院前最后一次排尿时间。据此,结合体征发现,估计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对重症或不易判断者,应测血清钠、钾、氯化物和血气分析,或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出现惊厥时可测血清钙。注意必须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对水分、电解质紊乱进行分析,不可单纯根据化验结果进行补液。以便作出正确判断。心电图检查有助於了解血钾情况。低钾时T波平坦,然后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现U波,有时与T波融合。严重低钾时可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个别重症有心室纤颤。区别几种不同病原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以利诊断。

  1、轮状病毒肠炎(1)起病急,秋冬季节发病多,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个月-24个月婴幼儿。

  (3)起病1~2日即开始排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粘液少,很少腥臭味,镜检白细胞极少或无。

  (4)无明显中毒症状,腹泻严重者发生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5)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约5-7天。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1)多起病较缓,开始轻型,不发热,很少吐。逐渐发展严重,呕吐和低热常与脱水同时出现。

  (2)四季都有发病,但5~7月分最多,多见于1岁到2岁6个月婴儿。

  (3)大便多呈蛋花汤样,色淡黄,有时粘液较多,偶见血丝,有腥臭味。镜检有脂肪滴、粘液和少许白细胞。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1)起病急,高热、中毒症状重,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重者可休克

  (2)潜伏期长短不等,四季均可发病,夏季较多。

  (3)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镜检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1)散发或爆发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6-9月份为多。

  (2)大便开始为黄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镜检有大量红细胞,无白细胞。

  (3)伴有腹痛,并发症以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

  5、空肠弯曲菌肠炎(1)多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儿,夏季发病多见。

  (2)平均潜伏期3~5天,如感染量小,潜伏期延长。

  (3)粪便为粘液便或脓血便,有腥臭味。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少量红细胞。

  (4)腹泻前可有发热、腹痛等前驱症状,偶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6、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1)起病急,发热、病情轻重不一。

  (2)多见于新生儿和小于1岁的婴儿。以6-9月份发病较多。

  (3)粪便性状多变,为黄绿色、深绿色水样、粘液样或脓血便。镜检有多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4)重者易并发败血症、休克、DIC等。

  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1)多发生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之后。

  (2)起病急,中毒症状重,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循环衰竭。

  (3)腹泻初期大便呈黄绿色,3~4日后多变为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或更多。

  (4)大便中常见灰白色片状伪膜(将少量大便放在生理盐水内,可见伪膜漂浮水上),对临床诊断有帮助。大便粘液涂片可见多数脓球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8、真菌性肠炎(1)多数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或营养不良。常并发于其他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

  (2)大便每日3~4次或稍多,黄色稀水样,偶呈豆腐渣样,有的发绿,泡沫较多,带粘液。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及菌丝。

  (3)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鉴别诊断一、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添加辅食后,大便即转为正常。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二、大便较多白细胞者1、细菌性痢疾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2、婴儿出血性肠炎起病与大肠杆菌肠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