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伤寒的辅助检查概述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伤寒的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3-5)×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骨髓的粒细胞系统受到细菌毒素的抑制、粒细的破坏增加和分布异常有关。

  2、尿常规:从病程第2周开始可有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

  3、粪便常规:腹泻患者大便可见少许白细胞。并发肠出血时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或肉眼血便。

  2)细菌学检查

  1、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

  2、骨髓培养:在病程中出现阳性的时间和血培养相仿。由于骨髓中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伤寒杆菌较多,伤寒杆菌存在的时间也较长,所以,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可达80%-95%。

  3、粪便培养: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最高,可达75%。

  4、尿培养:初期多为阴性,病程第3-4周的阳性率仅为25%左右。

  3)血清学检查

  肥达反应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诸点:

  (1)伤寒流行区的健康人血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当"O"抗体的效价>1:80、"H"抗体>1:160时有诊断意义;

  (2)接种过伤寒疫苗者体内"TH"抗体可明显升高,因此单独出现"TH"效价增高无诊断意义;

  (3)无论伤寒或副伤寒甲或乙病人,血清中"O"抗体效价均升高,故"O"抗体效价增高时,只能拟诊为伤寒类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

  (4)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4种的"H"抗原各不相同,所产生的"H"抗体各异,因此,当某种"H"抗体增高超过参考范围时,结合"O"效价升高,则可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中的某一种感染;

  (5)肥达反应必须动态观察,每周检查一次,如效价显著递升,诊断意义更大;

  (6)约有(0.10)10%的伤寒病人始终不出现肥达阳性反应,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在发病早期已大量应用过氯酶素,有的是由于应用了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的可能是轻型感染,个别人可能由于先天性体液免疫功能缺陷或老弱、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抗体≥1:160,O抗体≥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