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胃平滑肌肉瘤(gastric leimyosarcoma)是起源于胃壁平滑肌的恶性肿瘤,约占胃肉瘤的20%,好发于胃底和胃体。多数为原发性,少数由良性恶变所致。
病理改变
肿瘤呈球形或半球形,直径1cm到20cm不等,质地坚硬,境界清楚,主要在粘膜下扩展,与胃壁呈垂直性生长。可单发,亦可多发,部分由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好发于胃壁的中上部,以胃体部为多见,其次是胃底部。根据其大体形态,可分为三形:①胃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突向胃腔;②胃外型,肿瘤位于浆膜下,向胃壁外突出;③胃内和胃外型,肿瘤位于胃肌层,同时向粘膜下及浆膜下突出,形成哑铃状肿块。
半数的病例有肿瘤中心性溃疡,加之血循环丰富,故破溃后常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肿瘤可直接侵犯胃周围组织,常累及大网膜及腹膜后,并经血行转移,多见于肝,其次为肺。淋巴转移不常见。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症状,其出现时间和程度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有无溃疡。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诊,其次为上腹部不适和轻度疼痛。约1/3患者可扪及上腹肿块。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X线钡餐检查胃内型呈半圆形充盈缺损,边缘整齐,有时其中央可见脐样的溃疡龛影;胃外型表现为胃受压,胃壁粘膜完整,皱襞有拉平现象。
二、胃镜检查可见粘膜下肿块表面粘膜呈半透明状;肿块边界不清楚;出现粗大皱襞甚至胃壁硬化。活检阳性率低。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需借助实验室及影象学检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延误治疗。须与良性平滑肌瘤区别。一般认为肿瘤直径超过3cm者,表面溃疡形成并伴大出血者,应考虑为恶性。如活检见细胞为多形性,核分裂活跃,更应考虑为恶性。
治疗
胃平滑肌肉瘤对放射和化疗均不敏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奔病以血行转移为主要播散途径,故治疗上不主张作淋巴结清扫。切除后局部复发比较常见,手术切除应力求彻底,作胃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切除方式应符合胃癌根治性手术的要求。
预后
胃平滑肌肉瘤手术治疗的疗效较胃癌为佳,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