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

  一、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细长,两端弯曲成钩状。长6~10μm,有l2~18个螺旋。微需氧,培养基上1周才生长。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l~3个月。不耐干燥,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抗原结构复杂,已有20多个血清群、l70个以上血清型。我国以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流感伤寒群和七日热群为多见。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为黑线姬鼠、猪和犬。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的钩体,毒力强,致病力高,多引起稻田型钩体病。猪携带波摩那群钩体,可引起雨水型和洪水型流行。犬携带犬型,也是雨水型和洪水型的病原体。后两种钩体的毒力较弱,临床表现也较轻。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

  (二)传播途径

  钩体经带菌动物由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人接触污染物时,钩体可通过皮肤、黏膜而受染。亦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母婴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流行地区很广,我国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等感染机会多。流行有3种类型,即稻田型、雨水型和洪水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