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损害。临床有三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三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病程发展最终都会导致肝硬化。欧美国家较多见。
病因
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和乙酸等损伤肝细胞,是造成肝损害的基本病因。短期反复大量饮酒是诱发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促进作用。其余因素如种族、遗传、营养和免疫、性别、病毒感染等。
发病机制
饮酒后进入人体的乙醇95%以上在肝内分解氧化代谢成乙醛,再转变为乙酸。代谢消耗了肝脏的酶,使肝细胞正常代谢紊乱。乙醛对肝细胞的毒性比乙醇更大,可造成慢性进行性肝损害,乙醛还可能与肝细胞膜结合形成新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引起一种免疫反应,对肝细胞进一步损害。除引起脂肪肝外,也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出现炎症反应,胶原纤维增生,最终形成肝硬化。如继续饮酒最后导致肝衰竭而死亡。酒精性肝病预后较一般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要差得多,但如能及时禁酒和治疗,多数可稳定或恢复。
病理改变
酒精性脂肪肝: 乙醇的肝损害首先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轻者有单个或小片状肝细胞受累,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央区,进一步发展成弥漫分布。
酒精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笑靥中央区肝细胞内出现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
酒精性肝硬化: 首先在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形成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时其病理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相似,可为小结节、大结节或混合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
1.酒精性脂肪肝症状:可无或轻度不适,重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
体征:多数患者肝脏肿大,质地软或充实,表面光滑,边缘钝,有轻度压痛;脾脏大少见,部分患者有黄疸的表现。
2.酒精性肝炎症状:轻重不等,较酒精性脂肪肝重,严重可出现食欲不振、消瘦、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甚至发生腹水、昏迷。
体征:大多有肝肿大、黄疸,10%-70%患者可见脾大,少数伴腮腺肿大或掌挛缩。
3.酒精性肝硬化症状:早期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体重减轻、纳差、乏力、倦怠、腹痛等。黄疸多提示同时合并酒精性或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或积血。
体征:营养状态差,面色黝黑,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多见,腮腺肿大、掌挛缩少见,肝肿大常见,但晚期可不大或缩小,可出现脾大或其他门脉高压体征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清门冬氨酸转移酶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在肝脏等脏器、组织损伤或坏死时,酶从细胞内逸出,进人血液。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在肝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肝坏死,细胞内转氨酶也可由于这种浓度梯差而渗漏人血中。又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活性比循环内总活性高104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1倍,因此转氨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的标志,也是乙醇所致肝损伤最敏感的指标。酒精性肝炎AST多增高且增高明显,增高程度不一定与肝细胞损伤成正比。酒精性肝炎即使肝损伤严重,ALT可呈正常或轻微增高,不是酒精性肝损伤的敏感提示。
(二)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酶诊断酒精性损伤的敏感性甚高,但GGT增高的特异性不高,任何原因所致肝炎血清GGT都升高,故对确定是否为酒精损伤需要鉴别。慢性酒精中毒病人69%阳性,已增高程度较AST显著,禁酒后此酶水平很快恢复正常,此特点对与GGT升高的非酒精性肝病鉴别有重要意义。
(三)超声检查对酒精性肝病(ALD)的诊断有较明确的价值。B型超声结合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次谐波显像及介入超声等新技术将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及并发肝癌的超声诊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酒精性肝病的超声诊断要与饮酒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诊断
可根据嗜酒史、临床表现和有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必要时肝活检可确定诊断。
对嗜酒者应详细询问:1.是否存在肝病,2.肝病是否与饮酒有关;3.饮酒的种类、量、时间和方式。
鉴别诊断
1.非酒精性脂肪肝:询问是否有长期饮酒史,好发于肥胖、2型糖尿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
2.病毒性肝炎:无饮酒史,肝炎标志物阳性,应注意临床上很多都以两种情况并存。
3.药物性肝损害:有明确的长期服药病史,化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明确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
治疗
一、戒酒及营养支持戒酒是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戒酒4~6周可使脂肪肝恢复正常,彻底戒酒可使临床表现、酶学改变、病理变化减轻。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为主。重症患者应注意休息,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二、药物治疗
1.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2.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每日静脉滴注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12小时,治疗3周,肝功能得到一定改善。
3.氧自由基清除剂:如丹参、谷光甘肽;
4.磷脂制剂:对已破坏的细胞膜进行修复,改善细胞代谢。必需磷脂胶囊(易善复)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
5.抑制肝纤维化:干扰素、秋水仙碱、中药桃仁、丹参、当归等。
6.糖皮质激素:对严重病例,如酒精性肝炎、有深度黄疸、发热、凝血酶原显著延长者,可用泼尼松30mg,每日1次。2~3周后减量。
预后
酒精性脂肪肝经戒酒后可好转,预后良好。酒精性肝炎预后与病程有关,如及时戒酒和治疗可恢复,合并腹水、出血、脑病、肾功能衰竭者预后差。酒精性肝硬化的预后与戒酒早晚和有无并发症有关,早期戒酒可提高5年生存率。
预防
1.戒酒 饮酒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以伤害肝脏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
2.饮食 肝病患者的饮食,应以多食素食,宜清淡,忌油腻,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禁忌生冷、甜腻、辛热及生痰助湿之品。
3.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忌大悲大喜,树立与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