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脐疝(umbilical hernia)是指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多见于婴儿,也可发生于中年女性。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在临床上可分为小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婴儿脐疝:
属先天性。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如经常啼哭、便秘、包茎、咳嗽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被盖物仅为疤痕组织,皮下和皮肤。
2.成人脐疝:
较为少见,多数是中年经产妇女。可能与脐环处疤痕组织变弱有关。诱因是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疝内各物初期多为大网膜,随后还有小肠,结肠等。常因与疝囊壁发生广泛粘连,形成多房性间隙。
疾病概述 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检查检验 诊断鉴别 并发症 治疗 预后预防临床表现
1.婴儿脐疝:
较常见,多属易复性疝,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一般直径1~2厘米,无其它症状,往往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
2.成人脐疝:
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也有咳嗽冲击感,常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由于疝环一般较小周围疤痕组织较坚韧,因此,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治疗
1.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园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将同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于是,尽多的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然后在上下两侧游离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时可作重叠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