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卡环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基牙的使用寿命,关系到固位效果好坏,关系到是否美观等等。一个连接体和杆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患者的舒适程度和义齿承托受力是否合理。
  卡环弯制的要求:
  1、将卡环各个部分放在模型正确的位置上。
  2、金属丝避免重复多次的弯曲和扭转,以免造成折断。
  3、制作过程中不能损伤模型。
  4、卡环不能影响咬合,其坚硬部分应于模型贴合,不能进入倒凹区以免影响义齿就位。
  5、尽量选用对金属丝损伤小的器械,减少钳夹痕迹。
  6、卡臂尖应磨圆钝,以防以齿摘戴时损伤口腔软组织。
  卡环弯制的要点:
  1、钳子固定手用力。
  2、目测训练要熟悉。
  3、转弯记号要做准。
  4、钳夹位置要适宜。
  5、动作轻巧勤比试。
  6、对验咬合勿忘记。
  二、 支托的弯制
支托的弯制
  1、目测缺牙间隙大小用三得钳和日月钳将扁钢丝弯成余缺隙相适应的弧形;
  2、将弧形钢丝在模型上比试调整后再对准 支托凹边缘嵴的扁钢丝上做记号将钢丝向下弯曲,然后在弯曲5mm处向相反方向弯曲;
支托凹边缘嵴的扁钢丝上做记号将钢丝向下弯曲,然后在弯曲5mm处向相反方向弯曲;
  3、第二次比试,使之与支托窝相贴合,剪去多余钢丝;
  4、将支托窝呈圆三角形,使根部稍厚,尖端逐渐变薄,使之与支托窝进一步密合。
  三、弯制卡环
  1、I型卡的弯制:
  ①首先将0.9mm的钢丝调直;
  ②用三得钳尖端大锐角夹住钢丝末端向外下方弯转,形成一与牙颊面颈部形态相一致的弧度;
  ③在卡体转角部分用红笔作记号,用散的前大锐角夹住转角画线稍后0.5mm处向下后外方向弯曲成约45度,然后将钢丝打开少许;(转弯要点:三定一控制即定位、定点、定向、控制力量)
  ④将卡体向下离开组织面约1~2mm,在钢丝上画一标记作水平方向弯曲使连接体和牙槽嵴保持约0.5mm的间隙;
  ⑤连接体末端弯成水平弯曲搭于支托上,剪去多余钢丝,将卡臂尖用蜡固定于模型上。
  2、III型卡环的弯制要点同I型卡,只是III型卡钢丝沿观测线弯制。
  3、隙卡的形成
  卡臂尖要深入牙间隙内少许,形成于基牙颊侧颈缘相一致的卡臂,在相当于隙卡沟颊侧缘做一记号,转弯于隙卡沟相吻合,连接体应均匀离开组织面0.5mm.
  隙卡的走行是:由基牙颊侧一侧邻间隙,沿龈缘上0.5mm至另一侧邻间隙,然后垂直向上到颊外展隙,、隙卡沟、舌外展隙形成连接体。
  注意:
  1、不要损伤模型。
  2、卡环各个部分应放在正确位置。
  基本过程:
  1、支架由 支拖和卡环组成,
支拖和卡环组成, 支托分为-
支托分为- 部,降部,底下的水平部。卡环分卡环壁,拐弯处的卡环体,弯下的连接体。连接体分将段,水平段,上升段,交叉段。
部,降部,底下的水平部。卡环分卡环壁,拐弯处的卡环体,弯下的连接体。连接体分将段,水平段,上升段,交叉段。
  2、稳定转弯,钢丝与钳喙方向垂直。定位,定点定向,掌握力的大小。在钳上找好支点再目视模型弯曲。对者卡环线定点,确定下一个转弯点并用笔记下,后面的弯制以此为基础。目测卡环线确定下一个转弯方向和程度,即定向。
   支托:定位,放
支托:定位,放 面上用笔几下,定点定向弯,把
面上用笔几下,定点定向弯,把 拖到放在牙脊上用笔记下降部长度。再放上定位定点完成另一个
拖到放在牙脊上用笔记下降部长度。再放上定位定点完成另一个 部,把游离端跷起,以利比试定位。
部,把游离端跷起,以利比试定位。 支托与牙密和,其余部分和模型要有间隙。
支托与牙密和,其余部分和模型要有间隙。
  3、卡环壁:目试模型,弯壁,在转弯的顶点弯卡环体,有阻挡,反过来比试定位,定点确定降段长度。定向弯制水平段和上升段。放到模型上定点确定交叉段弯制部位。每弯制一次游离端翘起,以利比试。
  4、跷蹊游离端定位,顶点,确定简短部位。放上模型上用蜡固定,弯反手卡环,(同侧的另一个)弯壁,定点,为了方便转过来弯制,利于弯局部小弯。
  大概步骤及注意事项就这样了,望大家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医学教育网搜集,仅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