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甲型肝炎存在隐性感染吗

  甲型肝炎存在隐性感染吗?其特点如何?

  甲型肝炎不仅有隐性感染病例,而且较常见,儿童多于成人。尤其是甲型肝炎流行区,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4:1—38:1,无临床症状,但血清甲肝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并向体外排毒,在流行病学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此,在甲型肝炎流行时,对未发病的可疑者,应及时检测血清甲肝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者及时隔离,以避免潜在传染源的扩散与传播。

  浙江省医科院病毒研究所从1983年开始进行甲型肝炎隐性感染的研究,发现隐性感染占总感染率的32%。1988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城关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流行,隐性感染率为13.28%,5~9岁年龄组隐性感染率达26.09%,有显著意义地高于其它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大隐性感染率逐渐下降,说明隐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低年龄组较易发生。0~4岁及50岁以上均未发现隐性感染,0~4岁可能与幼儿活动范围小,不易与外界接触有关。而且,由于年龄小,标本采集量小,影响检测结果。

  山东省文登县农村肝炎发病率较低,甚至有的年份无病例发生。1986年对该地区709人进行了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肝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91.54%。0~4岁和5~9岁年龄组,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7%和79.,76%,10~14岁和15~20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92.86%和95%,>20岁阳性率达98.45%,>30岁阳性率几乎达100%。甲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如此之高,显然不是,通过几次显性感染所致。推测甲肝病毒很可能在人群和环境中常年存在,但毒力较低,使90%以上的人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获得了隐性感染,犹如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一样,获得了稳固的免疫力,可能是该地区肝炎发病率较低的原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