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局限性肠炎

  局限性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硬化性肉芽肿性炎症疾病。早在1913年Daziel已报告过8例慢性肠道病变,7例手术切除成功,2例病变位小肠,3例在回盲部,3例在结肠,认为这种慢性间质性肠炎,以往可能被误为结核。1932年纽约西奈山(Mt.Sinai)医院的Crohn等介绍这种好发於末段回肠的炎症病变,多见於年轻人,常导致肠狭窄和多发瘘,报告了13例,并称之为末段回肠炎。以后很多报告本病亦可累及胃肠道其他部份。如1932年Hirschman介绍1例回结肠炎,1933年Harris等报告了涉及空肠的病变。1934年Brown等报道18例,9例回肠炎,3例累及空肠,6例同时有回肠和结肠病变,因此提出局限性肠炎的名称。其后陆续有作者报道发生於十二指肠,胃和直肠的类似病变。由於是Crohn将本病与其他慢性远段小肠炎性病变相区别,所以在1939年英国Guy医院的报告中将本病称为Crohn病,现已为全世界所公认。

  本病见於世界各地,但以北欧,北美为高发区。早期资料认为本病在白种人多於非白种人,犹太人多於非犹太人,城市居民多於乡村居民。在欧美的发生率估计每年在10万人口中新发病数约为2~6例。

  我国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北京协和医院1949~1979年间住院手术病例中资料完整证实者60例。上海中山医院1979~1988年间在普外科住院手术证实诊断者27例,同期普外科住院病人26,942名,Crohn病病例数为其中之0.1%.

  1981年Janowitz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写道:“Crohn病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均在上升中”。但1979~1982年从苏格兰、丹麦和瑞典等高发病区的发生率已趋稳定或稍下降。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曾统计1955年~1964年间住院手术病人中本病共22例。与上述80年代的病例数相比,变化不大。说明国内本病的发病率较低。

  本病可见於各种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Rusch等(1980)报告芝加哥大学医院141例中,仅6例大於49岁。Shapiro(1981)报告波士顿BethIsrael医院的病例中仅6%在60岁以后发病。又VanPatter(1954)报告的600例中在4~10岁间仅3.8%。多数病人发病年龄在20~40岁间。国内资料亦相仿,协和医院60例中70%在20~45岁之间。我院病例20~40岁间病例占66.6%。

  男女性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