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伤口的敷料的区分

  1、传统敷料,如纱布、棉垫等,虽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敷料,但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常与组织黏连,其主要原因是敷料吸附大量渗出物并干燥,而更换时黏连可引起病人疼痛、使新生上皮脱落。

  甚至有时候,敷料上脱落的微粒和纤维碎屑可阻塞在组织内,刺激异物炎症反应,局部干燥使新生上皮细胞移行困难,还可破坏或杀死新生上皮细胞。

  2、保湿敷料,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这种敷料能吸收创口过多的渗出物、组织碎片和其他有害物质,防止这些物质对创口的刺激作用,便于更换和不影响创伤的愈合,如透明性多聚氨基甲酸乙酯薄膜和泡沫性半通透黏附薄膜,均为闭塞性或半闭塞性的,可以保持创面湿润,促进上皮再生。

  研究表明,侵犯上皮(部分厚度)和部分真皮的伤口,若伤口保持湿润,在损伤后8小时,上皮细胞就开始全面移行;全厚度伤口,组织可提前3天开始愈合;复合全厚伤口,保持伤口湿润能帮助新的毛细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以填塞伤口,对坏死的组织能促进清创,伤口液中的白细胞和酶在保持和伤口床接触时,能帮助分解坏死组织即自溶,有利于伤口愈合。

  3、真空辅助创口愈合技术(VAC)。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一个开放细胞聚氨酯泡沫敷料给创口床施加负压,使创面均匀接受负压以外,尚能起到引流的作用,还能充填局部缺损,去除过多的渗出物,并为伤口闭合提供一个相对湿润而不是潮湿的环境,减轻伤口周围组织水肿。

  这种新型敷料能减少敷料与创面的黏连,有效隔离细菌,提供了微酸环境,有利于白细胞介导的宿主吞噬细胞发挥作用,促进常规疗法无法医诊的复杂的伤口的愈合,几乎适用于任何伤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