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中医止痒妙招

  皮肤瘙痒症在临床中不少见,病症不大,但病人非常痛苦。病人出现头面、上肢、胸腹、背部、会阴部、下肢皮肤瘙痒,反复抓挠,有时出现斑痕高出皮肤,个别出现丘疹,抓重时出现流水。有的病人剧痒时影响工作学习,有的老年病人彻夜难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的病人夜晚出现焦虑症,非常害怕夜幕降临。

  目前,国内外对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十分有限,西医内服或外敷药物的效果不甚理想,缓解瘙痒感短暂,停药后很快复发。特别是外用激素类药膏,易引发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皮肤瘙痒主要为“风、湿、热、毒”侵袭皮肤造成气血凝滞,肌肤失养,热毒壅盛,按此观点用药疗效较好。

  根据古人“风盛则燥,风动则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论述,经过临床反复实验,以清热利湿、养血疏风、解毒止痒为原则,探索出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系列方剂,使得众多症状严重的血虚型患者摆脱了此病的袭扰。

  中药瘙痒汤可选金银花、连翘、丹参各30克,菊花、当归、紫草、黄柏、防风、蛇床子各15克,地肤子、白鲜皮、百部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此外,五福化毒丸、败毒丸、五黄丸口服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应忌烟酒、辛辣油腻食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